中國日報6月5日長沙訊 6月4日,“食尚星沙 湘預未來”長沙縣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發布暨授牌、簽約活動舉辦,現場發布“二十條”政策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惠企資金預計超億元,助力長沙縣錨定百億產業鏈產值目標,加快打造預制菜產業強縣。
活動現場,長沙縣向印遇龍、劉少軍、柏連陽、單楊等4位院士頒發預制菜產業發展專家顧問聘書,借智聚力促進產業發展;為長沙縣預制菜產業協會會長單位、副會長單位、秘書長單位、監事長單位、會員單位代表等企業授牌。長沙縣湘龍街道、黃興鎮、星城控股現場與聚鑫朋、聚味瞿記等12家預制菜企業簽約合作,農產品精深加工園等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31.25億元,預計產值達132.4億元。
在院校與預制菜企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中南林科大等5所院校分別與預制菜企業或產業協會簽約,為長沙縣預制菜產業發展注入人才和科技支撐。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湖南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創出湖南預制菜品牌,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發展預制菜產業,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促進餐飲消費升級、滿足群眾消費新需求的內在要求,據行業部門測算,到2026年全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預制菜產業發展正當其時、前景廣闊。
地處長株潭都市圈核心區的長沙縣,區位優勢明顯,輻射范圍廣闊。在預制菜主體及上下游產業鏈方面,縣內擁有湘佳牧業、新輝煌等龍頭企業,配備有物流園、冷鏈和電商銷售渠道。依托黃興鎮海吉星市場集群、湘龍街道水渡河市場集群、長沙縣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初步形成了“兩集群一園區”的預制菜產業布局,將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產品結構優、生產加工能力強、上中下游緊密銜接的預制菜產業體系。
發展預制菜產業,長沙縣大有空間、大有可為。在這條產業鏈上,蔬菜和肉制品不再是認知中的簡單“菜籃子”,牛肉按部位加工出售,價格可以翻倍;五花肉制作成紅燒肉,就可以實現從按斤賣到按份賣……預制菜產業是田間地頭和市場餐桌的橋梁和紐帶,長沙縣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消費服務業,推動農產品食品化,讓優質農產品以更高價值進入市場,促進農業產業升級、農民增收。
此外,長沙縣作為工程機械制造之都,智能制造產業蓬勃發展,能有效解決預制菜產業化中的專用設備和生產線問題,在產品研發和產業發展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技術支撐力強。
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和科教資源優勢賦能下,長沙縣有條件、有信心將預制菜產業打造成新的增長點、打卡點和品牌點,崛起成世界湘菜預制菜之都。
發展預制菜產業,長沙縣有自己的核心動力:以預制菜全產業鏈為發力點,大力開發星沙味道菜品,爭取2025年底實現全縣預制菜品類達150個以上。
順應時代發展大潮,長沙縣集聚農業資源、品牌和產業等方面的優勢,以“星沙速度”向著這場三產融合的“農業革命”進軍。
集聚發展,未來可期。長沙縣將鼓勵、支持預制菜企業向黃興鎮海吉星、湘龍街道水渡河等交易市場和長沙縣農產品精深加工園集聚,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營收給予最低100萬元、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鼓勵企業加大冷鏈物流設施投資,打造共享物流模式,進一步在預制菜產業發展中搶占“高地”、搶抓“風口”。
激勵創新,真金白銀。 長沙縣針對新認定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技術平臺的預制菜企業,將配套給予 200 萬元、100 萬元、20 萬元獎勵,對獲得上級科技部門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配套給予 10 萬元支持。還將支持預制菜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開發特色突出、復原性好的技術和產品,打造消費者認可、市場占有率高、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預制菜產品。
創優品牌,做大做強。長沙縣將充分利用現有的“星沙味道”區域公用品牌,加大預制菜品牌文化建設和科普力度,讓湘菜預制菜成為新餐飲風尚、新餐飲模式、新餐飲文化產業引領者。將瞄準“中華老字號”、“湖南老字號”“長沙老字號”品牌,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也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吸引更多要素來到長沙縣,讓更多“星沙味道”產品走向全國。
下階段,長沙縣將嚴格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成規模、三年成大產業”要求,努力打造具有湘菜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朝著“建設全國重要預制菜生產基地,打造預制菜湘軍領先品牌”的目標奮力前行。(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