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最高檢舉行“檢愛同行共護花開——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履職”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檢察機關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主要情況。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那艷芳介紹,隨著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日趨明顯,更易遭受網絡不法侵害;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復雜多樣,方式不斷翻新,“網絡誘騙”“隔空猥褻”等新類型犯罪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大。
她還提到,一些未成年人通過網絡接觸暴力、色情、毒品、低俗等不良信息,導致形成不健康價值觀,甚至盲目跟風、走向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高額打賞、高額充值、過度消費、沉迷網絡,網絡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未成年人保護措施不力等問題較為普遍,反映出網絡空間監管整治形勢日益復雜嚴峻,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網絡環境難度日漸加大,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起訴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761人
據悉,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懲處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嚴厲打擊利用網絡“隔空猥褻”未成年人、線上聯系線下侵害未成年人、搭建運營涉未成年人色情網站、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和直播平臺傳播涉未成年人淫穢物品、侵犯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等犯罪活動,保持強有力打擊震懾,堅決避免讓網絡空間成為孩子的傷、家長的苦、社會的痛。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起訴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761人。起訴“隔空猥褻”“線上聯系、線下性侵”等犯罪占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近六分之一。
此外,檢察機關堅持依法懲戒和精準幫教相結合,準確甄別未成年人在網絡犯罪中的地位、作用,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提升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實效。對于情節嚴重的犯罪,堅決依法懲治,讓涉罪未成年人充分感受法治威嚴。
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起訴未成年人涉嫌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犯罪7221人。對于主觀惡性不大、罪行較輕,屬于初犯、偶犯,有積極悔改表現的未成年人,在依法從輕處理的同時,“寬容不縱容、嚴管又厚愛”。
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對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未成年人依法適用附條件不起訴2749人,通過針對性開展精準幫教,幫助涉罪未成年人糾偏改錯、迷途知返,重新回歸社會。
那艷芳說,針對一些短視頻平臺侵犯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電商平臺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食品、網絡平臺存在涉毒品音視頻信息等侵犯未成年人公益問題,檢察機關積極、穩妥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充分履行監管職責,通過民事公益訴訟使網絡運營者承擔民事責任,促推問題整改解決,有效維護未成年人公共利益。
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和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案件341件。
用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
最高檢第九檢察廳副廳長李峰說,針對一些“大灰狼”通過網絡聊天,脅迫女童自拍裸照上傳,嚴重侵害兒童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等問題,2018年最高檢專門發布指導性案例,確立無身體接觸猥褻行為(隔空猥褻)等同線下犯罪的追訴原則。
據悉,指導性案例發布以來,累計追訴此類犯罪3000余人。
李峰說,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通過自行補充偵查、督促引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深挖細查犯罪事實,有力指控犯罪。
“以2022年為例,當年辦理涉未成年人的利用電信、網絡犯罪案件中,糾正漏捕60人,糾正漏訴204人。”
李峰還提到,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技術取證手段,“用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
他說,針對未成年人巨額網絡打賞問題,檢察機關通過民事支持起訴、檢察建議等方式積極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推動訴源治理。
文/本報記者孟亞旭
統籌/徐鋒
(孟亞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