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貴州省湄潭縣栗香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生產季,3條生產線幾乎24小時運轉。不僅每天要收6000斤到7000斤鮮葉,生產1000斤到2000斤干茶,還要加緊設計上架亞馬遜平臺的產品海報,試水北美市場。除了要做原料的供應商,公司還在國際市場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由于貴州茶生產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不少茶企開始進軍國際市場。當地政府也圍繞“黔茶出海”,從政策、融資等方面,培育和鼓勵茶企茶商“走出去”。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茶葉出口37.5萬噸,其中,貴州茶葉出口4900噸,進入出口省市的前十。貴州茶出口均價達17.23美元/千克,在各省茶葉出口單價中位居榜首。這與該省多年來致力打造“干凈黔茶”名片,重點拓展中檔名優茶市場,提高傳統出口茶產品質量檔次是分不開的。
栗香茶業是貴州老牌茶企,已從事茶葉生產銷售超過20年。公司于去年開始探索外向型經濟,但這樣的轉型并不是一帆風順。
“借著干凈黔茶,全球共享的政策之機,公司在2022年1月份開啟了國際貿易業務,整個過程無論從客戶的找尋以及出口的報檢,報關流程都有困難。比如說報檢我們剛開始完全不懂,通過其他操作過的企業老師指導才得以進行,但是填報時還是有很多細節錯誤,還好有海關業務科的同事耐心指導,多次改正。”公司創始人譚書德說。
據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胡繼承介紹,為做到公司的技術有保障、操作不走樣,各產茶大縣先后與貴州大學、省農科院、省茶科所等開展茶園病蟲害生物防控、免疫誘抗、礦物源防治等綠色技術示范,而在農藥的選擇和使用上,更是達到堪稱嚴苛的程度。
“我們出臺《貴州茶產業發展條例》,在全國率先明確茶園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禁用農藥在國家 62 種的基礎上,參照歐盟標準提高到 128種,并提出 28 種出口企業慎用農藥。在農業農村部和省級開展的茶葉質量風險監測,農殘和重金屬合格率連續11年保持在100%。”胡繼承補充說到。
同時,省政府也積極搭建平臺,幫助企業走出去。4月15日,第十五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在遵義市湄潭縣開幕,活動邀請相關采購商、企業共同探討茶產業延鏈補鏈話題,推動新茶飲產業、出口茶和其他業態的發展。活動期間,栗香茶業與香港客商、北美商會簽訂總共2200萬美元銷售合同。
譚書德說:“中國是茶的故鄉,貴州是茶原產地之一。我們在出口的各個環節做細、做好所有的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今年的目標就是力爭實現6000萬美金的出口額。”
功夫不負有心人,開展出口貿易第一年,栗香公司實現出口2800萬美元。初戰告捷給了企業信心,今年,他們又新引進了4條生產線,目前生產線已經進入了最后的調試階段。投產后,將著重用于生產出口茶,預計產能將提高40%。
湄潭縣開放型經濟工作專班負責人陳磊表示:“2023年我們力爭完成茶葉出口1.5億美元的目標任務,把湄潭打造成為貴州省茶葉出口的聚集區,實現買全省賣全球的目標。”(記者 劉玉坤 楊軍 編譯 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4月26日中國日報旗艦版、香港版14版,國際版9版 英文鏈接: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304/26/WS64487d36a310b6054facfc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