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加拿大人,我一直為我兩個家鄉的不同之處所著迷。我的家鄉是位于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的麥克塔魁克(Mactaquac),一個距離省會城市大約30公里路程的小村莊。我的第二故鄉是貴陽,一個我已經定居超過9年的中國城市。我的加拿大老家是一個寂靜冷清的地方,農場、森林、農房星羅棋布般散布在這里。孩童時代的我曾認為故鄉的一切是那么的乏味無趣,但如今的我已能品嘗欣賞這種靜謐的美。
對于當地的戶外活動愛好者來說,麥克塔魁克是一個美好的港灣。這里有美麗的山中步道和河灘,人們可以在這里釣魚、滑雪和野營。但對于生長在這里的我來說,我認為家鄉帶給我更多的是孤獨。這里幾乎沒有商店和餐館,也沒有公共交通方便人們前往各地。直到現在,條件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公共巴士依然沒有,道路缺乏人行道,前往最近的超市仍需要30公里的車程。我愛我的家鄉,那里雖然有迷人的自然風景,但我們為此付出的是生活便利性的缺失。
生活在貴陽,最讓我興奮的是我能在這里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捷。這里有無數的餐廳、購物廣場和熱鬧的人群。在這里,我的一切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當我想要遠離城市時,我只需要一個短途駕駛就能到一個寧靜的村莊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此前,我游覽了位于貴陽市花溪區的高坡鄉。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和加拿大故鄉之間的同與異。
和我家鄉情況類似,高坡鄉離貴陽主城區很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鄉鎮,其迷人的自然山水同樣吸引著熱愛戶外踏游的旅客。在來到高坡之前,我已經觀看過許多關于這里山巒、野營、攀登的精彩圖片。對比起來,高坡要比麥克塔魁克面積大許多,干凈的白房子沿著道路兩旁分列,在這里能感覺到溫暖十足的鄉村氣息。和加拿大不同,這里能感受到勃勃的生機,工業產業也能在鄉村立足。
高坡擁有許多農場,這里的農村產業是干凈、現代和多樣化的。在我回去之后,我了解到這里的農業從過去以傳統的單一種植谷物和水稻為主的農業發展模式,轉變成種植蔬菜水果的多方位發展農業經營模式。李子,桃子,梨子,藍莓,蘆筍,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遍布于田地和山野,數不勝收。菌菇和花卉產業在這里同樣蓬勃發展。這些高收益作物的種植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也推動了鄉村經濟的振興。
菜市場因本地豐富的農作物產出而豐盈,給周邊居民提供了新鮮豐富、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山谷被形式多樣的梯田所包圍,彰顯出當地人民不畏困難,吃苦耐勞的美好品德。在現代科學和農業技術的幫助下,高坡的農業產業發展喜人。
高坡鄉的城鎮地帶同樣有著明顯的發展變化,但卻依然保持著自然環境的美好。這里許多地方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清新。如果你走近觀察,你就會發現這里有許多環保措施實施過的痕跡。在一座山的山頂上,我看到了一群人正在植樹,我意識到這和我在其他山頭看到的茂密樹林一樣,它們被人為有計劃地種植著。當地的水源也被列入保護對象。人工加固的邊坡防護工程護衛著山巒,防止泥石流、山體滑坡、強降雨等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發生。群山被矗立在各個山頭的風車所連接,這些風車產出的清潔能源給當地帶來充足的電力保障。
此次高坡之旅體現了一個鄉村在政策、科技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就能取得發展。通過鄉村振興政策,高坡鄉已經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鄉鎮。那種我希望在加拿大農村能夠擁有的生活在高坡鄉隨處可見。這里的鄉村有超市、有學校、有餐廳、有公共交通,鄉鎮的農業和工業產業蓬勃發展。來自中國各地的游客被這里的美麗風景所吸引,他們也許不會意識到這里的農業產業正迎來巨變,也可能感覺不到為了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各方所付出的汗水。但是,游客來這里享受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源自于當地人民的辛勤付出。我衷心希望鄉村振興這一政策能夠一直延續,農村的發展能夠更進一步,人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Jill Marie Barron|編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4月12日中國日報6版 英文鏈接:https://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304/12/WS6435f95fa3107776898880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