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現場。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尚文/攝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劉志雄 長沙報道
4月6日,記者從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22年,湖南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改革創新“試驗田”、開放發展“排頭兵”獨特作用,建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湖南自貿試驗區形成湖南特色制度創新成果47項,其中全國首創性成果23項。
2022年,實現外貿進出口2135.88億元,同比增長27.8%,全省占比超過30%;外貿實績企業達到1285家,較上年增加388家;實際使用外資3.17億美元,同比增長74.3%;新設企業14902家,較上年多增加5623家;新設外資企業33家,比上年多增加7家。
制度創新質量步入第一方陣
2022年,湖南自貿試驗區扎實推進《總體方案》改革試點任務落實,12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實施115項,系統優化了行政管理職能和流程,深化了投資領域改革,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擴大了金融領域創新開放。
重點推進湖南特色制度創新,加強重點調度和創新研究,形成了外國人來華工作“三窗合一”、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郵快跨”同場集約監管、知識產權“前置保護”等湖南特色制度成果47項,其中23項具有全國首創性。
商務部研究院《綜合評估報告》評價,“創新思路正確,改革成果的含金量高,制度創新的質量已經步入第一方陣”。
進出口全省占比超30%
湖南自貿試驗區加快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省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積極培育發展市場采購貿易、保稅維修、跨境電商新零售等外貿新業態,加大利用外資工作力度。2022年,湖南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全省占比達到30.26%,較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在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港)中,湖南自貿試驗區外貿進出口排第11位;外資排第15位,增幅排第4位。
湖南自貿試驗區引領搶抓重大開放機遇,出臺《支持長沙片區融入“一帶一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實施方案》,加快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節點;搶抓RCEP市場開放新機遇,出臺落實RCEP行動計劃,舉辦“通道進市州、RCEP進園區”系列活動。2022年,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貿易分別增長46.4%、27.6%。
推進區域協同聯動發展,與邵東、溆浦、桑植等地結對建設“同飛工程”,落地“創新飛地”企業67家、項目36個。
三大戰略任務穩步推進
積極探索湖南自貿試驗區“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建設新路徑新模式,打造湖南自貿特色品牌。
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方面,創新孵化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和示范工廠,博世長沙工廠、三一重工18號工廠入選全球燈塔工廠;探索開展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保稅維修再制造、融資租賃等創新業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三一集團、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穩居全球工程機械50強。
中非經貿深度合作方面,建立全國首個對非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新型易貨貿易成功試點,跨境人民幣中心開通6個非洲國家對公即期結售匯業務。2022年,全省實現對非進出口556.6億元,同比增長42.8%,創歷史新高。
國際投資貿易走廊建設方面,長沙片區加快國際金融港、人才港、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等國際化服務平臺建設,吸引全球要素資源集聚;岳陽片區探索“組合港”模式,城陵磯港集裝箱吞吐量邁上100萬標箱臺階;郴州片區探索全鏈條承接沿海產業轉移,70%以上招商項目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獲批以來,湖南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2.7萬家,引進重大項目271個,其中三類500強投資項目45個,三一科學城、大眾奧迪、比亞迪IGBT、正威新材料、岳陽攀達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國際市場積極有效開拓
湖南自貿試驗區積極破解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各種瓶頸障礙,扶持企業加快“走出去”。在標準探索上下功夫,打造芙蓉標準化產業集聚區,目前已吸引集聚標準化產業鏈企業80余家;加強與馬來西亞標準局互認合作,打造進入東盟市場綠色通道;設立全國首個植物提取物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提升國際經貿規則話語權。
在通關便利上,長沙海關成立工作專班,協助海關總署推動中非海關AEO互認合作,目前已經與烏干達、南非實現AEO互認,AEO企業在這兩個國家可享受通關便利,顯著降低了貿易成本。
在物流發展上,首開湖南直飛非洲(長沙-亞的斯亞貝巴)貨運航線,國際貨運航線增至10條。中歐班列(長沙)首開西歐進口班列,2022年發運量居全國第三。城陵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百萬標箱,增速居長江主要港口首位。湘粵非、東盟班列發展勢頭良好,粵港直通“跨境一鎖”業務恢復開通。
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
湖南自貿試驗區著力打通企業涉外經營堵點難點痛點,充分釋放自貿創新紅利,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在全國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中率先出臺條例,法治保障不斷加強;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率先實施知識產權“前置保護”模式,國際化人才、技術等高端要素加速聚集;“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
制度創新助力降低運營成本,“郵快跨”同場集約監管,壓縮通關時間50%,節約綜合運輸成本30%;進口轉關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每個冷柜、普柜完稅價格可分別扣減運費4300元、2600元,拉平了內陸口岸與沿??诎哆M口關稅成本。
支持企業探索發展新業務,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在藥食同源進口、保稅維修再制造、干細胞研究應用等領域開展有益嘗試,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