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記者從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由湖南省生態環境農村工作站組織的洞庭湖濕地植物多樣性調查(以下簡稱“調查”)項目已通過驗收。調查組在沅江、岳陽、湘陰等地發現了5種湖南省新紀錄種。
據悉,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于2021年率先啟動洞庭湖濕地植物多樣性調查,歷時兩年完成了洞庭湖全域野外調查,累計發現洞庭湖濕地維管束植物131科398屬766種,并多次記錄到生態向好指示物種龍舌草、沼生水馬齒、苦草、黑藻等。
本次調查發現了珍稀瀕危植物13種,其中包括秤錘樹、龍舌草、中華結縷草、金蕎麥、細果野菱等10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此外,調查組在沅江、岳陽、湘陰等地還發現了下江委陵菜、鎮江白前、斷節莎、華湖瓜草和光穗筒軸茅等5種湖南省新紀錄種。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植物分類領域的專家認為,該項目取得了豐富成果,摸清了洞庭湖濕地植物多樣性特征及植被分布,分析了洞庭湖濕地維管束植物的區系特征,確定了洞庭湖濕地的珍稀植物種類、保護等級及分布情況,開展了植物多樣性評價,成果達到國內同類調查研究的領先水平,可為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決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省生態環境農村工作站負責人表示,本次調查取得了多項重要發現,下一步將立足于調查成果,建立洞庭湖區域濕地重要植物物種分布資源數據庫,加大成果應用和宣傳,提高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和參與度。
來源:三湘都市報
作者:王普
編輯:王凌軒
(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