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27日湘鄉訊 最近,湖南湘鄉城區主干道兩旁、城市小微綠地旁“長”出了一排排竹籬笆,令人眼前一亮。這道美麗的風景線,讓市民飽了“眼福”,更讓制作這些竹籬笆的中沙鎮村民富了“口袋”。
利用主干道兩側空地、城市邊角地和閑置地建設小微綠地和打造“口袋公園”,是湘鄉市今年推動綠色發展、夯實創文硬件基礎的一大舉措。湘鄉市委主要負責人在部署這項工作時要求在美化綠化城區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以城帶鄉破解發展難題。
忙碌中的合作社村民。
這一思路給中沙鎮公略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公略村是位于湘鄉西南的邊遠村,該村群山環抱,平均有海拔700多米,楠竹資源豐富,被稱為“竹海山鄉”。村上借助產業扶貧契機在6年前成立了高紫楠竹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農戶加工傘骨、竹編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但由于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始終未有大的發展。“生意最好的一年,也只有20多萬元毛收入。”合作社負責人、公略村村委會副主任熊立紅說。
2022年底,高紫楠竹種植專業合作社轉型做竹籬笆,用于農村美麗屋場菜土圍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的圍擋用竹籬笆既能形成獨特的風景線,又比其它材質的圍擋成本更低,同時還能助力合作社增收。“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說干就干。”湘鄉市城管局負責人盤算了下。
“口袋公園”一角。
今年初,湘鄉市城管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找上門下訂單。高紫楠竹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次性拿下了5000米竹籬笆的大單。更可喜的是,城區“口袋公園”的竹籬笆為高紫楠竹種植專業合作社做了免費“形象代言”。熊立紅說,最近上門洽談業務的人絡繹不絕,有農莊、房產企業和園林部門等,今年合作社已實現營收30多萬元,手上還有很多訂單,忙得連軸轉。
如今,在高紫楠竹種植專業合作社打工的本村村民有20多個,大工每天200多元,小工每天150元。豐富的楠竹資源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優勢,賺的錢都裝進了當地農戶的口袋。小小竹籬笆已經成為公略村的主打產業,帶動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