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長江中游經濟區”一詞高頻出現。
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團協同提出《關于建設長江中游經濟區的建議》,建議將長江中游經濟區作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打造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和全國重要增長極。
“長江中游經濟區”與“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什么關系?且聽侃財君來侃一侃。
從“城市群”到“經濟區”
“長江中游經濟區”并不是新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家計委將全國劃分為十大經濟區,其中之一就是“長江中游經濟區”。
改革開放以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4個主要經濟區逐步支撐起中國“菱形結構”經濟發展格局。
2012年,湖南、湖北、江西3省開始共建長江中游城市群。3省同向發力,交通互聯、產業協同、生態共治,合作成效有目共睹。
然而,3省協作仍有進一步拓展的需求,迫切需要疏解。
長江中游經濟區是一個3省全域概念,包括3省57萬余平方公里的全域范圍。而長江中游城市群,納入湘鄂贛3省共31個城市、3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
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認為,從“城市群”到“經濟區”,契合中央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要求,兩者之間是帶動與被帶動的關系。
地方在實踐過程中也有現實需求。
一列滿載百貨、零配件、日用品、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從長沙國際鐵路港出發。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比如,懷化作為新的中部“出海口”,不在長江中游城市群范圍內,但懷化北上可與中歐班列連接入中亞、通中東、抵歐洲,南下通過廣西北部灣抵東盟、鏈全球,有望成為湘鄂贛3省東盟貨物集結中心,需要聯手尋求更大突破。
再如,3省最有競爭力的旅游資源,湖北的恩施、神農架,湖南的鳳凰古鎮和張家界,江西的井岡山,都不在長江中游城市群范圍,3省要共享優質旅游資源,就得站在省域層面推進。
所以,提出“長江中游經濟區”正當其時。
“鉆石型”一角
湘鄂贛代表委員們表示,長江中游經濟區是全國“鐵水公空”交通大動脈的中心結點。建設長江中游經濟區,發揮區位優勢,形成五大主要經濟區“鉆石型”發展格局重要一角。
數數產業家底。
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全國獨樹一幟,長沙是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江西有色金屬產業穩居全國前列……長江中游經濟區已形成裝備制造、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有色金屬等多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高地。
如何加快推進經濟區建設?
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大學教授李琳認為,應該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領域作為抓手。
目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正在加速推進區域創新共同體建設,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制高點。
李琳認為,長江中游經濟區創新共同體建設尚面臨人才跨域流動共享“堵點”明顯、創新資源整合“難點”突出、創新平臺共建“困點”猶存、利益共享“痛點”制約等突出問題。必須聚焦短板精準發力,以推進區域創新共同體建設為抓手,將中游經濟區打造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比如,加快出臺中游經濟區人才在資質、職稱評定、培養選拔、服務保障等方面的互認、共享實施辦法,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孟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