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 3月3日電(記者 呂佳珊)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郭衛民介紹,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國已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200多份。既有一些重大項目,比如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比雷埃夫斯港運營良好,同時又有一批“小而美”的農業、醫療、減貧等民生項目,相繼在沿線國家落地。2013年至2022年,十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增至2.07萬億美元,將近翻了一番。
郭衛民表示,中國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的原則,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投融資體系。堅持以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導向,根據項目所在國實際情況為項目建設提供貸款,避免給所在國造成新的債務風險和財政負擔。
郭衛民介紹,中國已經與29個國家共同核準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引導共建國家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在使用資金時重視債務可持續性,也發布了《“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助力共建國家提升債務管理能力。
郭衛民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主要涉及的是基礎設施和生產領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有效投資,增加了優質資產,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
郭衛民指出,將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提升貿易投資質量和效益,持續深化人文領域交流合作,穩步拓展在綠色發展、公共衛生安全、數字領域等方面的合作新空間,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大進展,繼續為全球經濟合作提供新動能、開辟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