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橫空出世”引發各界熱議,雖然之前業內都在討論此事,但要點一出,確實干貨頗多、亮點頗多!
內容上,《規劃》為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建設方向。
整體架構上,《規劃》體現出“2522”布局,強調要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方向上,確定了建設數字中國的工作方向。《規劃》明確了數字中國各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包括數字基礎設施高效聯通,數據資源規模和質量加快提升,數據要素價值有效釋放,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大幅增強,政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等,確定了未來十幾年的關鍵任務與目標。
頂層設計上,《規劃》提出要建立新的領導體制機制,抓好政策落實,做好全國一盤棋。《規劃》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央的統籌作用與地方的落實效果,將數字化發展擺在重要位置。
作用上,《規劃》對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第一,為未來十年中國社會轉型發展與升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搶占數字技術高地,就是搶占了未來科技革命與世界轉型發展的先機,將會為中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先手優勢,因此,發展數字技術、建設數字中國將會是未來我國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二,也能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規劃》提出,要突破數字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參與國際競爭。通過高效利用數字基礎設施、有效釋放數字要素價值,數字技術將進一步為我國實體經濟賦能,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腳步,推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三,為傳統數字化發展之路注入強大動力。在原有數字化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建設數字中國,使數字要素價值充分釋放;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讓公眾享受更普惠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社會生活與政務服務。
另外,本次《規劃》具有三大亮點。
第一,《規劃》提出建立一套國家數據管理體制機制,這也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建立數字要素的統一管理體制。目前來看,我國數字要素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產權不明晰、要素共享不到位、業務協同不及時等等,在《規劃》指導下,這些問題都將會有一定改觀。
第二,明確提出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指標。這一要求將一改過去一些領導干部對數字建設不重視的局面,使得數字中國建設成為繼GDP和生態建設之后又一大政府工作重心。
第三,強調各項工作的均衡。如國內國際兩個環境的均衡、創新與安全的均衡等等,體現出中央對數字技術發展規律的穩健把握。
在《規劃》的指引下,政府與社會將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調動一切可能資源為數字中國建設保駕護航。在這個背景之下,人工智能、信創和數字化基礎的深度應用將成為發展的重點方向。總的來說,《規劃》指明了數字中國建設的前進方向,確定了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總路線,是未來數十年中國數字技術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最高指導思想。(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