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聚焦涼州區牛產業,將武威市以伊利集團武威項目為鏈主企業,發展起來的奶產業又一次呈現在了全國人民眼前。
報道前一天,武威的奶產業傳來喜訊:優然牧業武威牧場全群奶牛單產實現46公斤新突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可見,昔日的荒蕪黃沙之地變身黃金奶源地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以奶業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正在形成,“綠色蝶變”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已然蹚出大道,前景無限。
昔日荒漠地 變身金奶源
回首武威市奶產業發展歷程,“高位推動”“全局謀劃”是不變的主題。
彼時,武威市委市政府把奶業作為推動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奠定了良好的奶產業發展基礎,并由此引進了伊利集團布局進駐。
為吸引伊利集團這只“鳳凰”落地武威,從而發展起奶產業集群,武威市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筑巢引鳳”發展環境,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結合地方發展和企業現實需求,不斷出臺各類支持政策、持續優化和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傾心盡力,打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2019年1月,伊利集團進武威,在荒蕪大漠斥資20多億元落地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制造示范應用項目,這是河西走廊唯一一家乳制品加工企業。
在武威市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真心實意的服務保障下,2020年12月,武威伊利一期項目10條生產線建成投產,日產液態奶600余噸。
項目從簽約到建成投產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從投產到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僅用了一年時間,彰顯了“伊利效率”,創造了“武威速度”。
隨后,在伊利乳業龍頭引擎、品牌效應帶動下,一批產業鏈項目在武威扎根落地,更讓武威市農業產業結構發生“綠色蝶變”,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民在產業鏈各環節得到了更多收益,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的同時,實現了一舉多得的效應。
也正是從伊利集團進武威那一刻開始,地處河西走廊的這一片荒蕪大漠,開始奮力蛻變,并成為了西北地區屈指可數的黃金奶源之地。
人勤春來早 喜訊頻傳時
優然牧業武威牧場跟隨伊利集團武威項目進駐西北大漠,兩年里,優然牧業讓一片荒漠華麗轉身為牧場建成、設備齊全的優質牛奶產地。
新年伊始,2月6日,優然牧業武威牧場便傳來實現單產新突破的喜訊:全群奶牛單產達到46公斤。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46公斤單產在美國也是領先水平。優然牧業武威牧場在投產第二年就實現了46公斤高單產目標,展現出優然牧業在牧場管理和奶牛養殖方面的深厚積淀。
此次單產突破46公斤過程中,牧場有22頭奶牛的單牛最高產奶量達到90公斤/日的“高產牛王”,另外有273頭奶牛最高產奶量突破80公斤/日以上。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科技賦能,數字化、智能化,精益管理,標準化管理,自有育種,高品質飼料以及專業的團隊七大優勢。
次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開好局起好步】專欄播出新聞《立足特色 各地為鄉村振興添活力》,講述了早春時節,各地抓住有利時節,因地制宜,壯大特色產業,建設美麗鄉村,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報道中,武威市涼州區以綠色發展、優質安全為目標,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舉全區之力打造河西走廊黃金奶產業帶得到了集中展現。
而這些,便是在伊利集團武威項目的帶動下,武威市奶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栽下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奶產業是一個涉及農業、畜牧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特殊行業,產業鏈條長,消費市場廣,發展潛力大。抓好一個龍頭項目,能壯大一條產業鏈條,就能為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縱覽武威伊利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看到武威市聚力奶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堅實腳步。
從2019年年初伊利集團武威項目簽約開建,到如今“鏈主”引領集群成勢,武威市奶產業布局已然有了以乳制品加工為核心,集奶牛養殖、飼草種植、飼料加工、包裝印刷、生物醫藥、物流物聯等為一體的“1+6+N”奶產業集群雛形。
放眼昔日的荒蕪大地,“6”個關聯產業齊頭并進,“N”個新業態不斷催生,形成了種養加結合、一二三產融合、上中下游協同的良性發展局面,新增產值13億元,50多萬農民群眾在產業鏈增值中受益。
昔日的“鳳凰”變梧桐,枝繁葉茂的梧桐再引“鳳凰”來。
如今,以伊利集團武威項目等加工企業為一體,以古浪黃花灘、涼州區鄧馬營湖—民勤南湖兩個連片奶牛養殖基地為南、北兩翼的“一體兩翼”奶產業發展格局已然形成。
數據顯示,2022年,武威市奶牛存欄量達10萬頭,日產奶達到860噸,奶產量達30.5萬噸,奶產業鏈條實現產值60.69億元。
可以說,集群式發展的強勁勢頭已經形成,“甘肅乳都”和百億級河西走廊黃金奶源基地的目標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中國甘肅網、武威市融媒體中心、涼州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