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導讀
人山人海、人聲鼎沸、萬人空巷、摩肩接踵……
1月23日,大年初二,長沙市芙蓉區韭菜園路湖南米粉街,前來吃粉的游客和市民在店外排起了長隊,場面火爆。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童迪 攝
兔年新春,長沙火爆的消費場景刷爆網絡,四方賓朋青睞湖南,選擇長沙,尤其黃興路步行街、岳麓山、橘子洲等地熙熙攘攘、客似云來。
“火”到什么程度?湘伴君和大家一起,去長沙一條小巷看一看……
人氣足
穿過一碗從天而降的“米粉”,便走進了湖南米粉一條街。這條南起五一大道、北至八一路的小巷全長僅400米,這個春節假期人流量卻突破了60萬人次。
還沒走進巷口,就遠遠看見隊伍排起了長龍。八一橋原味粉店的總經理周加橋已經十幾天沒睡過囫圇覺。他說:“去年農歷過了小年后,街上就開始熱鬧起來,到初三初四達到頂峰,每天可賣出米粉3000多碗。”
門口同樣排著長隊的壹德壹粉店店長王穎忙得腳不沾地,一百多平米的小店這幾日營業額均突破4萬元。她告訴湘伴君:“這幾日店里南腔北調都有,尤其廣東、江西、陜西客人很多,八點多就開始排隊,最長時間等待的客人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嗦上粉,大家仍是興致滿滿。”
1月31日,湖南米粉街,市民、游客在拍照留影。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范遠志 攝
長沙粉、常德粉、湘西粉……這條街知名度較高規模較大的特色米粉店有14家,加上特色小吃、飲料商戶好不熱鬧。走進位于巷口的湖南米粉博物館,花式“打卡”、拍照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
據不完全統計,大年初三至初五,湖南米粉街有7家米粉店日營業額突破6萬元,主力店鋪日均銷售米粉約850公斤,大概3000至4000碗。位列高德地圖長沙市自駕景點搜索排行榜第2位,出行熱度顯示“火爆”。
市場旺
俗話說,清晨一碗粉,神仙坐不穩。
如果說,北京人的一天是從豆漿油條開始,西安人的一天是從胡辣湯開始,那么長沙人的一天絕對是從嗦一碗粉開始。
1月31日,市民在嗦粉。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范遠志 攝
1974年,長沙阿彌嶺漢墓出土米粉作坊文物,把這片土地精準定位到2200年前,有力證明了長沙米粉是世界最早的米粉形態,是世界米粉的起源之一。
經過千年記憶的傳承和發展,如今長沙米粉形態多樣、品種豐富,手工粉、機子粉,扁粉、圓粉、干粉、半干粉、濕粉,炒碼、煨碼、蓋碼、“帶訊”“輕挑”“重挑”……米粉已形成完整而豐富的產業鏈。
湖南米粉齊“亮相”。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湖南省米粉博物館館長王浩然介紹,為了促進長沙米粉產業做大做強,2011年長沙就成立了米粉經營協會,2022年又整合資源成立了長沙市米粉協會,如今,有一定品牌和規模的米粉會員企業38家,加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共有會員單位60余家。
湘伴君了解到,在長沙大街小巷里共有米粉店約6000余家,比較知名的米粉店有50余家,其中,中華老字號及非物質文化遺產20余家,網紅店20余家,自創米粉品牌店10余家,每日全市米粉銷售總量在50萬公斤左右,號稱全國“最會嗦粉”的城市。
信心強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小小米粉人氣旺,米粉產業火出圈的背后是群眾消費信心的提振。
1月26日晚,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商貿城夜市煙火氣升騰。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這個春節,從線上到線下,我省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激活消費潛力的政策舉措,全省旅游出行火爆,城市商圈客流增多,春節檔觀影掀起熱潮。
費大廚黃興路步行街店最忙時10分鐘取號150個,火宮殿日均接待游客2萬人以上,許多電影院連第一排都座無虛席……各種供需兩旺的消費場景,讓湘伴君不禁感慨,“人間煙火氣”又回來了。
2022年11月24日,2022(第七屆)中國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開幕,以“湖南好韻味 一碗天下香”為主題的湖南米粉專場推介會如期舉行。
1月27日,根據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湖南376家重點零售、餐飲企業春節期間累計實現銷售251839.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8%。其中,零售業增長13.9%,餐飲業增長10.5%。
與疫情發生前2019年春節相比,今年春節全省消費整體已恢復到9成左右。
今年也是首屆湖南旅發大會后的第一個長假。春節期間,全省共接待游客1567.58萬人次,同口徑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71.33%,同口徑比2019年增長1.53%。其中,長沙市接待旅游人數278.94萬人次,同比增長109.25%,實現旅游收入29.69億元,同比增長93%。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春節消費市場的亮眼表現,讓各行各業都感受到了經濟復蘇濃濃暖意,尤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交通、旅游、文體快速回暖,為今年全省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在新年伊始這個獨特的時間窗口,節日經濟的紅火,更具有指標性意義:消費市場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百姓對社會經濟穩健復蘇抱有更強烈的信心。
湘伴君也和大家一樣期待著,這碗“小米粉”能夠“撬動”大產業,讓湖南的經濟活力更強勁綻放。
文|張頤佳 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