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3日電 (記者 董靜) 11月2日,“2022中國有約A Date with China”國際媒體主題采訪團走進浙江義烏義亭鎮,感受這里搶抓鄉村振興機遇,加快產業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
紅糖基地生產忙
金秋時節,紅糖飄香。每年十一月,正是義亭鎮先田村紅糖生產基地忙碌的時候。在基地生產車間內,幾名制糖師傅正在一排鐵鍋邊翻炒熬制,將甘蔗榨出的糖水熬成糖漿,再舀到槽床上冷卻加工,制作出香甜的紅糖。
紅糖是“義烏三寶”之一,在義烏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清朝,義烏人便將紅糖加工成糖餅、姜糖等,開始了走南闖北的“雞毛換糖”生活。歷經百年傳承,如今義烏紅糖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義亭鎮是義烏紅糖的主產區,素有“紅糖之鄉”的美譽。為推動義烏紅糖產業升級,義亭鎮重點培育了西樓、先田、吳村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紅糖廠,輻射帶動產業規范化建設,提升產業整體水平。義亭鎮目前糖蔗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每年能收獲糖蔗總產量3萬噸左右,紅糖總產量3000噸,紅糖產業總產值近1億元。
據先田村黨支部書記孫文義介紹,2019年在鎮黨委和政府支持下村里進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公司,對糖農的甘蔗進行統一收購加工銷售。今年先田村紅糖基地產出50多噸紅糖,總收入達500多萬元,糖農收入實現翻倍增長。
阿爾凡是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的博士生,在他的家鄉巴基斯坦也有許多種植甘蔗的糖農。這次實地探訪先田紅糖基地勾起了他對兒時一家人榨蔗制糖的回憶。“我很喜歡這里……他們不僅生產紅糖,還生產其他與紅糖相關的甜品,這里的糖廠很‘精致’”,阿爾凡稱,在他的家鄉,農村地區紅糖生產仍以家庭作坊為單位,而先田村整合資源創建了規模化的制糖工廠。
窯火助燃鄉村旺
在義亭鎮五公里外,坐落著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村莊。這里因從漢代時期便開始燒窯制缸得名“缸窯村”。千百年來,缸窯村制陶手藝世代相傳,窯火生生不息。過去,燒窯制缸是缸窯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隨著燒窯買賣日漸冷清,缸窯村不似從前紅火。
近年來,缸窯村秉持“從保護中發展”的理念,傳承“窯、陶、酒、戲”四大主題文化,充分開發本村文化稟賦,深入挖掘發展潛能,進行村容整治、景觀打造、功能布局、內涵建設,讓古老鄉村煥發新活力。
以制陶文化為核心,缸窯村延伸村莊產業鏈。2021年,義亭鎮與義烏國企恒風集團結對,通過整合缸窯村當地非遺文化、有機農田等特色資源,同時注入親子游玩、研學課堂等新鮮力量,打造了一個集游玩、學習、休閑、住宿、餐飲為一體的恒風缸窯景區親子游樂園。
缸窯村通過農文旅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2021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0萬人,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6萬元,人均收入4.8萬元。缸瓦泥房,窯火千年,缸窯村正在邁步走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