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內蒙古草原,恢弘恬靜。我來到這里,尋找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看望過的一位搏克手,朝魯門。
搏克是傳統的蒙古族摔跤,也是國家非遺。這項北方草原上力量與智慧的競技,是那達慕大會的主要項目。
朝魯門是遠近聞名的搏克手,在這行摔了近40年。如今,53歲的他已經做起那達慕大會的主要負責人,搏克手們見了都要起立和他致意。
在蒙古包里,朝魯門夫婦用奶茶招待了我,向我回憶起2014年的冬季那達慕大會,習總書記來時的事。
朝魯門至今仍清楚記得,總書記走進蒙古包,第一句話就用蒙語向牧民們說“大家好”,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2014年1月27日,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鄉)冬季那達慕“五畜祈福”儀式上,習近平按照蒙古族習俗,用無名指蘸上銀碗盛著的鮮牛奶彈了三下,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興旺,人民幸福安康。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那天,牧民們把蒙古包里的主位留給了總書記。在當地傳統的“五畜祈福”儀式上,總書記按照蒙古族習俗,用無名指蘸上用銀碗盛著的鮮牛奶彈了三下。當地習俗里,這是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興旺,人民幸福安康的意思。
這讓朝魯門非常感動。“感到很溫暖,總書記知道我們這里的習俗!”在蒙古包里,總書記認出了朝魯門穿的搏克手服裝,還問他的體重、成績。“總書記個兒比我高,我們一塊兒出去,我要這么看著他。”朝魯門笑著,做了個仰望的姿勢。
一枝一葉總關情朝魯門愛馬,在意馬的每個細節。看到漂亮的馬,總想著能不能買下來;我們用無人機拍攝,他會提醒身邊人小心點,說別讓無人機驚了馬。朝魯門非常珍惜眼前的草原生活。如果你看過朝魯門給他家牛羊裝的智能飼養系統,你很難想象,這里曾是個需要走上一天才能打到水喝的地方。
點點滴滴潤心扉,一枝一葉總關情。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們的家。2014年總書記來時,還特別關心路好不好走,有沒有通電,孩子上課方不方便。
朝魯門曾為了生計不得不遠離草原,到北京打工,還在飯店當過廚子。現如今,朝魯門回到家鄉的牧場,安心養牛羊,繼續他的搏克事業。
我的中國心
那天,朝魯門的好哥們道爾吉把我們帶到大草原上,唱起悠揚婉轉的潮爾道。歌聲與草原的風聲、草聲、鳥叫聲和河流聲一起,形成美妙的混響。
潮爾道是蒙古族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一種和聲演唱形式,有著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2014年習總書記來時,道爾吉和學生在蒙古包里演唱的潮爾道,被總書記稱為天籟之聲。“草原上的一棵草都會唱歌,”道爾吉說。靠天吃飯的牧民們對自然的敬畏和依戀,那些住慣了鋼筋水泥的都市人,也可以感受得到。這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存智慧,本身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臨走前,我們跟朝魯門、道爾吉和他們的牧民朋友一起去唱歌,他們點了一首《我的中國心》。“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朝魯門和道爾吉唱得投入。一曲唱畢,我們一行人鼓掌歡呼,朝魯門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在我們國家這樣的多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也相互借鑒。他們共同推動著中華民族成為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總書記來我家
平凡家庭的故事被全國知曉
是怎樣的經歷?
從小家,到大家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人民
每到一地考察
他都要走進當地人的生活
了解群眾的苦樂與冷暖
而他到訪過的家庭
也因他傳遞的溫暖
悄悄發生著改變
我們想和你一同見證
暖風習習,溫暖你我
中國日報新媒體
傾情推出三集紀錄片
《暖風習習》
與你一起
擁抱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