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布的“錢斯洛斯維爾”號巡洋艦通過臺灣海峽的照片。視覺中國供圖
美國眾議長佩洛西8月初竄訪臺灣造成的惡劣影響尚未消散,近日又傳出美國總統拜登要推動新的對臺軍售計劃的消息。多名白宮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拜登政府計劃正式要求國會批準一項價值約11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包括“魚叉”反艦導彈、短程空對空導彈等攻擊性武器。一旦該項軍售案啟動,將是拜登任內第六次對臺軍售,也是2022年以來美方的第五次對臺軍售。
對于美方近期為了一己私利密集制造和炒作涉臺議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月30日表示,美國如果真的尋求局勢回穩,就應該立即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上來,不要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新的軍售案最快將在9月啟動
當地時間8月29日,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說,拜登計劃推出一項新的對臺軍售案,其中包括60枚反艦導彈和100枚空對空導彈。目前這項軍售案仍處于啟動期,交易涉及的武器及服務包括三部分:總價值3.55億美元的60枚AGM-84L“魚叉”二型反艦導彈,總價值8570萬美元的100枚AIM-9X Block II型“響尾蛇”戰術導彈,總價值6.554億美元的延長監視雷達合同。其中,反艦導彈和空對空導彈可以裝載于臺灣目前擁有的F-16戰斗機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指出,美國媒體披露的這項新的對臺軍售案,價值總額、規模均遠超以往,且多以美軍現役攻擊性武器為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盡管3名美方知情人士都稱軍售方案仍處于策劃階段,沒有透露拜登計劃何時向國會提出這項軍售案,但英國路透社8月25日報道稱,一名美國官員透露,拜登最快可能在今年9月宣布啟動此項新軍售項目。按照美國相關法律,拜登政府正式向國會發出對臺軍售通知后,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與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兩黨議員,將討論并決定是否批準此項軍售案。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的報道,拜登極力推動此案,國會方面也沒有特別的阻力,因而,美國國會秋季復會后,兩黨議員大概率會批準這項軍售案。
如果此項軍售案獲國會議員簽署批準,將是拜登2021年1月上臺以來的第六次對臺軍售。2021年8月4日,拜登政府就職半年多后宣布首次對臺軍售案,對臺出售總價7.5億美元的40套M109A6自行榴彈炮系統和相關設備。2022年前7個月,拜登政府已4次批準對臺軍售:2月7日和4月5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先后批準對臺灣購買的“愛國者”導彈進行評估保養,并派遣人員提供直接技術支持,總預算為1.95億美元;6月9日,美方再次批準對臺出售價值1.2億美元的軍用船舶、艦載系統維修零部件和后勤技術協助;7月15日,美國國務院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批準售臺“零附件采購與技術協助案”,金額約為1.08億美元。
對提升“臺軍”戰力沒多大幫助
雖然美國媒體高調炒作新的對臺軍售項目,但正如島內軍事專家指出的,美國對臺軍售短期內對提升“臺軍”戰力并沒有多大幫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如臺灣東森新聞報道所言,“真正對臺灣有用的武器,美國都不賣”。
“德國之聲”8月25日報道稱,臺灣“軍方”偏愛的是戰斗機和軍艦等大件商品,但美國更愿意推動的對臺軍售是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以及訓練“臺軍”士兵抵御“入侵的登陸部隊”。今年3月有媒體披露,美國國務院致信臺灣當局,告知美方不會回應臺灣購買一種用于搜尋潛艇的直升機的請求。據島內媒體透露,蔡英文當局想買的是MH-60R反潛直升機,并極力向美方表示“可替美國監視大陸潛艇”,但仍遭美方拒絕。
美國對臺軍售短期內難以形成戰力的另一個原因是,臺灣防務部門并不知道何時才能真的拿到軍售案中的這些美制武器。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8月25日在報道中說,在俄烏沖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軍火供應鏈的背景下,美對臺軍售實際上早已陷入“訂單大量被積壓”的窘境,迄今積壓的對臺軍售已經高達140億美元,未交付的武器包括F-16戰機、“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的零組件、“毒刺”防空導彈、MK-48重型魚雷、“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MS-110偵察吊艙等。以2019年美國國務院批準以80億美元的價格向臺灣出售66架F-16戰斗機為例,臺灣方面預計要到2026年才可能收到這批戰機。
除了延遲交付,有些對臺軍售項目甚至會被美方直接叫停。據臺灣媒體報道,美國2019年8月批準、原計劃2023年開始交付臺灣的40門M109A6自行155毫米榴彈炮和1698發精確制導炮彈,后來推遲到2026年交付;臺灣方面雖表態愿意推遲到2028年才交付,但最后美方還是直接叫停了該項目。
通常情況是,美國武器制造商在收到國防部的最終合同后,才開始生產武器,并對供貨名單設置了先后順序。以導彈為例,相較于沙特、東歐等美國更重要的戰略盟友,臺灣在供貨名單排序上并不靠前。美國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透露,“在很多情況下,沙特在供貨名單的排序上要領先于臺灣”。另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8月25日報道,臺灣方面預訂的400枚陸基“魚叉”導彈、“毒刺”防空導彈和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等訂單,都被別的國家“加塞”。
美國“以臺制華”鬧劇的一部分
既然軍售短期內難以改變臺灣“軍隊”的戰力,美臺為何還執意頻頻推進,并將軍售案與臺海局勢掛鉤?除了美方賣軍火賺錢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一些政客出于個人和黨派私利,不想停止“以臺制華”政治鬧劇;蔡英文當局還做著“倚美謀獨”的美夢。
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將于11月8日舉行,屆時,美國國會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參議院的35個議席將改選,另有包括馬里蘭州在內的36個州將舉行州長選舉。隨著中期選舉時間臨近,為了避免成為“跛腳鴨總統”,民主黨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打著“反華”旗號撈取民意,在炒作涉臺議題上變本加厲。在中期選舉前曝出要推動新的對臺軍售,只是美國民主黨的“常規操作”手段之一。此外,美國還以“捍衛自由航行”為名,8月28日派遣“安提坦”號、“錢斯洛斯維爾”號巡洋艦過航臺灣海峽,并借此大肆炒作。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8月29日還宣稱,“未來幾天至幾個月,美方將實施演習來推動西太平洋地區的局勢回穩”。她還虛偽至極地補充說,“此舉無關中美關系,只是為了維護美國在臺灣及周邊區域的最佳利益”。
雖然明知美方借軍售案打的是自己的“政治牌”“經濟牌”“倚美謀獨”的蔡英文當局卻似乎甘愿被美方“敲竹杠”。8月25日,臺灣民進黨當局通過2023年“防務”預算,達到5863億元新臺幣,堪稱“史上最大規模”,其中僅“新式戰機采購及海空戰力提升計劃采購”特別預算就高達1083億元新臺幣,引發島內輿論的強烈質疑。有島內網民發出“靈魂拷問”:“防務預算這么多,為什么還在讓臺軍用石頭砸無人機?”“這么多預算,是要拿來買石頭嗎?”
“臺獨”只會將臺灣推入深淵
對于美對臺軍售、美軍艦過航臺灣海峽,以及美官員的所謂“推動臺海局勢回穩”等言論,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連日來相繼表明嚴正立場。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月30日指出,試圖改變臺海現狀的是美國和臺灣分裂勢力。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獨”勢力挾洋自重、“倚美謀獨”,是當前臺海局勢緊張的根源。美國打著“西太平洋地區穩定”的幌子,赤裸裸地試圖“以臺制華”。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8月25日也表示,解放軍近期組織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對“臺獨”分裂分子和外部勢力干涉的震懾懲戒。搞“臺獨”只會將臺灣推入災難深淵,只會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他說:“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如果執迷于挾洋自重、謀‘獨’挑釁不悔改不收手,我們將繼續以行動說話,堅決予以反制。”
本報北京8月3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
(陳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