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寧德壽寧縣下黨鄉,滿目青山綠水。鸞峰橋上、主題展內、幸福茶館里,游人絡繹不絕,一批又一批省內外游客來到下黨,感受著這里的日新月異。
橫跨在修竹溪的鸞峰橋。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下黨鄉下黨村古村落。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昔日的下黨鄉“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苦澀是鄉親們記憶中的味道。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讓世人了解了下黨鄉30多年不懈奮斗圓夢小康的精彩故事。
弱鳥先飛今翱翔,如今的下黨環境美、產業旺、鄉風文明,每一幀都是山鄉新畫卷,處處散發著幸福生活的馨香。
路通幸福來
從壽寧縣城驅車出發,沿著寬敞的公路行駛不到一個小時,便可抵達下黨鄉。
在“難忘下黨”主題展里,下黨鄉退休干部劉明華向過往來客深情講述著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的故事。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在“難忘下黨”主題展里,下黨鄉退休干部劉明華向過往來客深情講述著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的故事。劉明華從1987年就來到了下黨,開始建鄉籌備,見證了下黨的變化。他形容說,“由于沒有公路,我們的群眾存在著‘三怕’: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養大豬?!?/p>
下黨古村落一角。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修路,曾經是最讓下黨鄉人頭疼的事,也是最要緊的事。1988年,下黨鄉成立,10個建制村,8000多人口,人們的生產、生活全靠肩挑背馱,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閉塞、落后、簡陋是這里留給外界最深的印象。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下黨鄉沒有一條公路,素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跋山涉水、披荊斬棘、訪貧問苦、現場辦公,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留下了“異常艱苦、異常難忘”的深刻記憶。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也讓下黨從此走上了蝶變之路。
30多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幫扶下,黨員干部帶頭引領著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下黨鄉先后開通了進鄉公路和跨省公路,通往周邊鄉鎮都有了公路,下黨人民從此告別肩挑背馱的歷史。
路通了,產業就活了。“養在深閨待人識”的下黨生態農產品開始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農副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直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2015年,下黨鄉搶抓機遇,注冊“下鄉的味道”品牌,開創了全國第一個扶貧“定制茶園”,實施中國第一個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推行“只賣茶園不賣茶”消費模式,帶動發展茶產業6200多畝,其中,實現定制茶園1060畝,每畝帶來增收8000元,村集體增收10萬元。
坐落于修竹溪溪畔的幸福茶館。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不僅如此,下黨鄉還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全鄉的茶農都納入合作社管理,一方面保證了茶葉品質,另一方面保證茶農可享受高于市場價20%的茶青溢價補助、參與公司年終利潤分紅。
“群眾除賣茶青收入,還可以額外得到公司的茶青溢價補助,最多的人領到了6000元?!钡嗡壓献魃缏摵仙缋硎麻L王菊弟說,今年春茶生產,共收購茶青22萬斤,茶青溢價20%,為鄉里616戶茶農發放了28.5萬多元的春季茶青溢價分紅。從2020年至今,合作社累計5次分紅,已發放溢價分紅138.5萬元。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收入。2021年,下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55元,10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20萬元以上,下黨人民邁上了全面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人來百業興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蓬勃發展,下黨鄉推出了返鄉創業政策,不僅吸引100多名青年人返鄉創業,也吸引一批“新村民”到下黨創業,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在下黨村75號直播間,夏美雄正在抖音平臺直播銷售當地的土特產。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大家好,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福建壽寧下黨鄉,今天給大家看下當地的花菇......”在下黨村75號直播間,夏美雄正在抖音平臺直播銷售當地的土特產。
位于下黨古村落的一家時光郵局。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夏美雄就是看到下黨鄉發展越來越好,被吸引來的“新村民”之一。夏美雄來自壽寧縣托溪鄉,他說,2020年,看到下黨鄉旅游業發展越來越好,他便和團隊來下黨鄉創業,組建團隊開展抖音直播,通過展示下黨鄉的山水風光,線上銷售當地的高山茶、土蜂蜜、土豆等農特產品,幫助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下黨鄉碑坑山村原本茶葉銷售不佳,夏美雄得知后便讓團隊主動與村民沈孔新、沈孔旺、沈大城等人對接,通過直播帶貨,帶領售賣茶葉,2021年碑坑山村全村通過線上銷售,獲得了20多萬銷售額。
除了直播帶貨,夏美雄團隊還創辦了“凰三公餐館”,推出地道農家菜,年均營業額可達90多萬元;成立壽寧縣山來客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當地農戶種植金線蓮和茶葉,平均每戶年收入7萬多元。
“2021年,我的純收入有6萬多元,很幸福、很感恩。”說起下黨鄉的巨變,74歲的下黨村村民王光朝感觸頗深。老王在下黨村經營著一間“幸福茶館”,40多年來,他種田、種菜,賣茶葉、賣農產品……到如今經營“幸福茶館”,親歷了從貧困潦倒走向今天的幸福生活。
“做夢都想不到下黨鄉現在人氣這么旺,該有的都有了,大家都非常滿足了!”王光朝說,每天傍晚吃完飯后,他都要去村里兜一圈,看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才知幸福來得不易。
目前,下黨共計開設民宿22多家、農家樂15家,各類業態66家,可滿足1000多人用餐,300多人住宿。2016年至今,累計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1億元,帶動了300多人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如今,走在下黨古村落,不僅可以品嘗當地的美食小吃,還可以體驗烏金陶扶貧工坊、提線木偶戲、廊橋技藝、蘭亭拾光、下黨畫苑、時光郵局等文化旅游新業態……過去地僻人難至的“五無鄉鎮”,已經蛻變為遠近聞名的“學習小鎮”。下黨鄉正以新的“下黨實踐”,書寫著新的“下黨故事”。
壽寧縣政協副主席、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說,下黨鄉干部群眾將牢記囑托,埋頭苦干,以“下黨的力道”打造“下鄉的味道”,創造“幸福的味道”,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符合下黨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