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主題為“聯合國與國際秩序”的世界和平論壇第三場大會上,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發言。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袁潔/攝
今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國家及其盟友一邊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持續為戰火添柴加油,一邊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站在道義制高點上對其進行口誅筆伐。在很多場合,兩個陣營之間的“戰爭”也在以“舌戰”形式延續。
7月4日,以“聯合國與國際秩序”為主題的世界和平論壇第三場大會舉行。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代表,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和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圍繞俄烏沖突及其引發的一系列全球危機,在會場展開了面對面的激烈交鋒。
美國大使伯恩斯率先指責俄羅斯挑起俄烏沖突,是“戰爭的罪魁禍首”。他說,俄羅斯在“沒有受到任何挑釁的情況下”,通過武力手段跨越俄烏邊境,率先開啟戰爭,造成了眾多平民傷亡。伯恩斯稱,“俄羅斯的行為公然違反了《聯合國憲章》,違反了俄羅斯在聯合國創立之初支持的原則”;“當今國際秩序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俄烏沖突”,“聯合國149個成員國都反對這場戰爭”。
俄羅斯大使杰尼索夫回應說,美國大使在講話中并沒有提到2014年之后的北約東擴——這才是俄羅斯不得不采取行動的原因。雙方沖突中有人員傷亡,這是個悲劇;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不能只看其中一面,應該看到造成悲劇的根源是什么。如今聯合國安理會已淪為西方世界編造謊言、宣傳虛假消息的平臺,西方國家的話語被視為“終極真理”,安理會越來越分裂,也越來越無用。俄羅斯支持安理會成員國擴員,吸納非洲、亞洲和拉美代表,使安理會代表更廣泛的愿望,這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精神。
英國大使吳若蘭談到了俄烏沖突造成的糧食危機。她表示,俄烏沖突導致的不僅是歐洲區域的安全問題,也包括糧食安全問題,這對窮人的影響尤其嚴重。吳若蘭說,“不是(對俄)制裁導致了糧食危機,因為俄羅斯還在正常出口糧食”,導致糧食危機的原因,是“烏克蘭糧食出口受到了俄羅斯的阻撓”。她要求俄羅斯“停止阻撓,讓面臨糧食危機的全球3.2億人有飯可吃”。
對此,杰尼索夫在回應中表示,就算俄羅斯糧食出口可以免于制裁,但糧食的運輸、儲存、裝卸及其他相關工作都根本無法正常進行。實際上,烏克蘭出口糧食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便宜、最容易的方式”是經白俄羅斯鐵路通過波羅的海港口出口,但前提是西方國家解除對白俄羅斯的制裁。而且,俄軍日前已撤離位于黑海的蛇島,烏克蘭通過海路出口糧食也不會遇到任何障礙,“唯一的障礙是烏克蘭人自己在那里布置的水雷”。
杰尼索夫還援引了一串數據:2021年,俄羅斯農產品出口161個國家,總價值是370億美元,其中包括4300萬噸糧食;2022年俄羅斯出口糧食增至5000萬噸,化肥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量的20%。而烏克蘭今年出口小麥500萬噸、玉米700萬噸,大約占全球糧食供應量的1%。“所以,說‘俄羅斯讓整個世界遭受了巨大的苦難’,這就是想象了。”
法國大使羅梁談到了“俄羅斯對歐洲安全的威脅”。他說,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經想通過外交談判緩和俄烏局勢,但“俄羅斯選擇了戰爭”,2月24日俄羅斯跨過邊境“入侵”烏克蘭,成為歐洲歷史進程的轉折點。北約東擴并沒有打破歐洲的平衡,反而是俄羅斯的行為迫使歐洲與美國越走越近。俄烏沖突并非“代理人戰爭”,俄羅斯應該對平民傷亡負責任。
對于羅梁大使所說的“侵略”,杰尼索夫反問道:“是誰‘侵略’了利比亞、伊朗、敘利亞等國家?”至于俄烏沖突是不是代理人戰爭,杰尼索夫指出,北約事實上已經與俄羅斯開戰——通過代理人進行戰爭。
大會即將結束時,英國大使吳若蘭提到,俄羅斯作為安理會五常之一進攻烏克蘭,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根本原則,是對聯合國“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主旨的破壞。對此,杰尼索夫只回應了一個詞:“科索沃。”
1999年3月24日,北約借科索沃民族矛盾之機,以“保護人權”之名,在沒有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批準的情況下進入前南聯盟共和國領土,對其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其間,北約投放了近42萬枚、總計2.2萬噸炸彈,直接造成包括79名兒童在內的2500多人死亡,100多萬人淪為難民。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也遭到轟炸,3名中方人員當場犧牲。北約使用的武器中還包括3.1萬枚貧鈾彈,導致該地區癌癥和白血病發病率激增,對當地和整個歐洲的生態環境產生長期的災難性影響。時至今日,貧鈾彈受害者仍然在委托國際律師團隊對北約提起訴訟,但北約卻聲稱自己具有豁免權。
“我只想說一點,俄羅斯人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普京總統的支持率是91%,而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率只有36%。”杰尼索夫說,“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所有對手都能重新認清事實,真正地了解這個地區發生了什么,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就像中國朋友所說的,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
世界和平論壇創辦于2012年,是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的中國第一個高級別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屆。論壇旨在促進國際安全對話、增進彼此了解互信、推動思想觀念創新、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自創辦以來,論壇堅持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核心原則,為各方異見人士提供表達與交流的平臺。
本報北京7月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文利 見習記者 袁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胡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