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象在廢棄的礦區里,也能種出香甜多汁的葡萄?6月25日,“2022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采訪團在寧夏賀蘭山下曾經的荒灘上,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葡萄園,聽企業負責人講述當地人是怎樣把荒灘變成了“金山”。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藤上結滿葡萄。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攝
在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核心區域,葡萄藤上掛滿小綠果,一串挨著一串。這些小綠果正處于幼果期,等到八月份,它們會進入轉色期,從青綠色變成紫紅色,到了九月份進入成熟期,就會被采下來釀酒。
志輝源石酒莊總經理袁園介紹葡萄種植。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攝
志輝源石酒莊總經理袁園告訴記者,寧夏氣候干旱,再加上葡萄園設置了很好的通風空間,這里的葡萄基本沒有病蟲害,不需要打過多的藥劑。
“品嘗了我們的葡萄酒,很多人都會驚訝,中國還有這么好的葡萄酒。”袁園說,志輝源石葡萄酒莊在這片區域種植了2000畝葡萄,每年可以產出300噸的葡萄酒,大概40萬瓶,每年差不多80%的葡萄酒被游客買走。
采訪團參觀志輝源石酒莊的酒窖。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攝
走進志輝源石酒莊的酒窖,濃濃的葡萄酒香沁人心脾,一些游客在參觀釀酒工藝和流程,還有一些游客坐在品酒區品嘗不同品類的葡萄酒。
與現在葡萄產區的生機勃勃截然相反,十幾年前的這里還是黃禿禿的一片。袁園介紹,200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發出“要以非凡的毅力和決心把我區的葡萄產業搞上去”的號召,這一片荒灘慢慢綠了起來。這就是在這個時候,袁園的父輩在賀蘭山下的荒灘上開墾葡萄園,在廢棄的礦區內規劃建設志輝源石酒莊。
經過多年的發展,志輝源石酒莊探索了一條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緊密融合之路:通過生態治理、生態修復,先把荒灘變成綠水青山,才有了現在的金山銀山,帶動產業發展和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圖為志輝源石酒莊的葡萄酒產品。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攝
“我們村子有3000多人,在2003年的時候,人均收入600塊錢都不到,因為那個時候就是一片荒灘,沒有產業,但是到去年,人均收入已經超過25000塊。”袁園興奮地說。
談到葡萄酒產業發展,袁園相信,我國的葡萄酒產業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我們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種出非常優質的釀酒葡萄,還有這么大的市場,很多國外酒莊都爭相進入。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消費水平不斷上升,國產葡萄酒尤其是國產精品葡萄酒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
作為年輕一代的葡萄酒企業負責人,袁園將繼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也將繼續堅持走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緊密融合之路,讓賀蘭山下的葡萄酒香飄更遠。(記者 馬常艷)
(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