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14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開幕當天,湄潭縣人民法院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正式揭牌,標志著全國首個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在貴州湄潭誕生。
早在2007年,貴州便設立全國首家環保法庭,在全國率先開始了環境資源審判探索。隨后,貴州陸續設立34個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環境保護法庭,找準服務保障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實現了生態環境全要素司法一體化保護。
茶產業是貴州重要的生態產業和經濟產業,2021年全省茶葉面積達700萬畝,總產量46.99萬噸,總產值570.95億元,出口8321.9噸,創匯近3億美元。“貴州綠茶”作為全國首個省域茶葉類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貴州也堅持把茶葉質量安全作為茶產業的生命線,在全國率先禁用水溶性農藥及草甘膦等化學除草劑,大力推廣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守護“干凈黔茶”理念深入人心。
為加強茶產業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兩級法院專門化審判機構建設工作,內設機構環境資源審判庭負責指導全市法院涉茶環境資源案件審理和制度建設。同時,根據全市各縣區茶業發展狀況,統一對基層法院專門化審判機構進行設置和調整。
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揭牌成立,發出了貴州從茶產業大省向強省進發的強音,將進一步鞏固湄潭中國茶業百強縣之首的地位。至此,集中管轄保護茶產業生態環境由“格”入“網”,守護“干凈黔茶”司法保護網基本成形。
據悉,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探索將與“茶”環境、“茶”原料、“茶”產品、“茶”企業、“茶”人員、“茶”文化等涉茶環境資源、物權保護、侵權責任、合同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各類民商事案件統一歸口環保法庭集中審理,延伸環保法庭職能職責,力爭打造成為服務重點產業“生態環境、營商環境、人文環境”一體保護的新型法庭,為黨委政府開展茶園定制、質量監控、茶旅融合、品牌培育、林權改革等產業發展提供高效專業的司法服務保障。
就具體工作而言,在前期形成的經驗和工作基礎上,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將加強前端司法治理力度,對茶商、茶企,檢察機關,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行政部門發現的正在使用違禁農藥及產品,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毀茶占地亂建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根據相關申請,第一時間發出司法禁止令,拒不履行的,將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違法使用、銷售《貴州茶園禁用農藥及產品名錄》列明的128種禁用農藥及相關偽劣產品,造成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以及違法砍伐、損毀茶樹生態種植保護區內林木,排放廢水、傾倒固體廢物、有毒有害物質,擅自新建、改建、擴建影響茶樹生態種植和破壞生產環境的建設項目等違法犯罪行為,將從嚴從重快速打擊,并通過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責令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茶農、茶商、茶企的合法權益。
“我們將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守好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抓牢環資審判、抓好司法調研、抓緊法庭建設、抓實目標任務,加強茶產業地理標志性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推動遵義茶產業低碳循環集約發展,為進一步構筑‘干凈黔茶’質量防護網,擴大貴州茶品牌‘全球共享’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推動貴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盧飏說。(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