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8日電(記者 張怡) 3月6日晚至7日,農業界全國政協委員在駐地通過召開學習座談會、委員小組學習討論等方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的重要講話。
委員們一致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十次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有關界別委員,聽取意見和建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政協委員的親切關懷。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為進一步做好人民政協工作、推動新時代“三農”工作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深刻感悟、心懷感恩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關心關懷,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強化新時代政協委員使命擔當,持續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不斷匯聚推動“三農”工作和社會福利保障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羅志軍:
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深刻感受到總書記崇高的領袖風范、親和的人格魅力,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一是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領悟博大的思想魅力。總書記根據“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為譜寫好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
二是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感受到深厚的為民情懷。總書記與政協委員互動交流時,“拉家常”式一問一答,平實的語言背后濃縮著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深沉關切,對鄉村振興、開啟現代化建設的殷切期望。從總書記飽含深情的重要講話中,我們真切感受到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真摯情懷。總書記的諄諄囑托,讓我們從事“三農”工作的政協委員深感重任在肩也溫暖如春。
三是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體會到“國之大者”。總書記再次強調糧食安全問題,強調保護耕地、振興種業的極端重要性。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理解保障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精準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終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全國政協委員余欣榮: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博大精深,給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在我們國家現代化進程之中,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面臨著這個大變局之中怎樣保持實現糧食安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通篇講了很多影響糧食安全的現象,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關鍵是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要求,把糧食安全基礎夯得更加堅實。二是有委員發言特別強調了綠色發展。總書記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指出70年前中國4億人口還吃不飽,今天我們14億人口不僅要吃得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快樂。我們要通過綠色技術的創新,通過綠色政策的落實,進一步貫徹好落實好總書記對于中國14億人口怎樣吃得更好的重要指示。
全國政協委員解學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深邃、博大,做好“三農”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談四點體會:一是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要堅持黨政同責,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不能完全依靠市場主導糧食生產。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壓緊壓實各級黨委做好“三農”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二是要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總書記提出的“大食物觀”,為我們開闊了新的視野。在目前情況下,要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在堅決制止非糧化、非農化這個前提下,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占農業產值的比重只有0.3%。國際組織有一個研究顯示,農業研發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1%-2.5%時,才能滿足農業技術需求并保障農業增長。要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和技術攻關力度,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一定要做到讓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土。三是要穩步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四是農業政策性銀行要更好地服務“三農”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一方面要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的作用,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糧難和打白條問題,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保障國家糧食收儲資金供應,增強政府糧食宏觀調控能力,穩定糧食市場和價格,發揮政策性銀行托底護航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曹曉風:
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一切以人民為出發點,句句都是圍繞人民,包括弱勢群體、殘疾人、貧困人口他都牢記在心,我覺得非常可貴。有這樣的領袖掌舵領航,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要為鹽堿地的改造提出一個新出路。這是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前為我們的科研做了一個戰略布局。作為從事基礎研究的政協委員,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研究好總書記提出來的這些命題,并加快研究成果轉化。
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農業發展、糧食安全、社會保障及福利問題,并提出十分具體的要求。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感到十分的溫暖,對接續奮斗更是充滿了動力和干勁。巖博村的發展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企合一,能人帶動、人才強村,股權合作、共同富裕”的路子,經過多年的發展,將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3的人口沒有越過溫飽線的巖博村,發展成村民人均收入3.3萬元,村集體資產達1.12億元,帶動聯村1012戶3650人實現脫貧,帶動1000余人就業,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示范村,這一切都離不開黨中央的關心和各級政府的支持。我和我的村民們都無比感恩總書記,感謝各級政府。
全國政協委員臧安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邃,聆聽后深受教育、備受鼓舞。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批評一些擺闊氣、講排場的不良現象。食品浪費,危害國家糧食安全,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當下盛行的“萬物皆可盲”,已經出現盲盒捆綁食品銷售造成的浪費隱患。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頒布實施,將反對食品浪費正式從道德約束上升到法律層面。但是落地落實不平衡;執法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應對新業態和新營銷模式需要明確適用規則。建議將反食品浪費領域納入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建議有關部門及時更新完善《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將食品行業的新業態、新營銷模式補充進相關監管重點,為強化政府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提供明確依據。
全國政協委員萬建民: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充分肯定了我們國家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方面取得的重大的成就,同時也提出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辦法和路徑,指出了耕地和優良耕地的重要性。總書記在關于種子種植的問題上提出了三個具體要求,一是要實施好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二是要實現種源自主可控;三是要加快實施生物育種產業化。作為從事種業科技的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參與了農業農村部去年在云南和內蒙關于生物育種產業化試點工作,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黨中央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們一定要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這方面工作認認真真做好。
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
我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每一位委員發言的問話和具體指示要求。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全面領導。選拔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基層領導班子,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二是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振興旺不旺、本土能人先要上,應鼓勵返鄉農民工和回鄉創業大學生回鄉創業,帶動新老鄉賢,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組成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注入“源頭活水”;三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整合好農村有效資源,發揮好人才、科技、資本三要素的功能,各級政府加大對人才、科技、資金的扶持力度,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轉型;四是圍繞“農”字做綠色產業文章,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對接好工商資本下鄉,形成合力共同發力,鞏固老產業、拓展新產業,依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農民收益持續增加,形成多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從而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步伐,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國政協委員李成貴:
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論述了糧食安全問題指出,要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作為農業科技一線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時不我待。我所在的單位是全國種業創新高地,玉米、雜交小麥、蔬菜育種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面對國家糧食安全重大任務需求,必須要有更大作為。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特別是要突破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深度挖掘、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染色體工程、DH工程化育種等分子育種關鍵技術,綜合應用于原始性種質創新,進一步提升我國種子的自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