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日電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2月28日刊文稱,中美關系目前正面臨嚴峻挑戰,“上海公報”對如何改善兩國關系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撰寫的這篇文章稱,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上海公報”),這是中國當代外交史上的重要時刻。此后,中國更全面地融入國際社會,并迎來“改革開放”的輝煌。
50年后的今天,中美關系正面臨嚴峻挑戰。
“上海公報”發表時,尼克松主張削減美國在亞洲的常規軍力,并嘗試弱化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不同,以促進和平共處。現今,連續三屆美政府都試圖“調整”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駐軍。
然而,“上海公報”對21世紀的中美關系仍意義深遠。當年在上海,中美雙方重視大局,同時又保持各自立場。盡管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中美卻不遺余力地將這些分歧置于一個更廣泛穩定與和平共存的框架中。
如今,在中美雙邊關系因所謂“極限競爭”傾向受損之際,“上海公報”為建設性地處理分歧提供了示范。公報中的措辭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50年前,中美領導人進行了富有成效的雙邊接觸。50年后的今天,鑒于中美關系對亞洲和世界局勢的重要性,中美兩國需要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在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的前提下,設法達成一個關于新時代關系的持久共識。
(翻譯:實習生 王露燕 編輯:劉世東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