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11日電 當下,新冠疫情依舊全球肆虐,面臨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時,各國仍承受巨大壓力,如今中國科學家在核酸檢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0日報道,近日,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的新冠檢測設備和方法,可以在4分鐘內檢測出核酸結果,相較于傳統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效率和準確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復旦大學劉云圻、魏大程等帶領的研究團隊將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工程領域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該研究團隊開發的是一種基于微機電系統的超靈敏生物傳感器,并將這種傳感器集成在一個便攜式設備中,通過微電子技術分析拭子中的遺傳物質,可以在0.1至4分鐘檢測到病毒的RNA。
這種新方法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操作簡單。
雖然世界多國都可以使用快速診斷檢測,但通常不太準確。但在劉云圻、魏大程團隊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測試了33個來自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新冠感染者的鼻咽拭子樣本以及來自健康志愿者的25個樣本。結果顯示,新設備在約0.1至4分鐘內檢測到新冠病毒,與PCR檢測結果完全一致,沒有假陰性結果,比傳統核酸檢測的速度快得多。
研究人員指出,一旦開發成功,這種新設備可以在各種情況下使用,包括機場、診所、當地急診部門,甚至在家里。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冠檢測試劑盒制造商之一,根據海關數據,中國去年12月出口了價值16億美元的檢測試劑盒,比上個月增長了144%。
(編輯:富文佳)
(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