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和婷婷 視頻 劉品貝
你是否期待過,在原始森林里感悟自然之美,在青山綠水間品味原生態美食,在人間煙火中體驗傳統民俗?一張張吉懷的高鐵票,能滿足你所有期待。
12月6日,歷經5年建設的張吉懷高鐵正式通車,拉近了大山與外面的世界。在這條鐵路沿線上,散落著數十個少數民族,苗、瑤、土家、侗、白……每一個民族都是一首動聽的歌。
作為南中國最美的一條鐵路,張吉懷高鐵全線245公里,途經懷化、湘西州、張家界3個市州的7個縣(市、區)。串起的不僅僅是美景,還有帶著濃郁湖湘地方特色的美食,以及賀龍、沈從文、滕代遠等明星人物不平凡的故事。
走!跟著裝扮成翠翠的三湘都市報記者一起,乘坐張吉懷高鐵列車,以山水為線,深入神秘湘西,聆聽那些動人的民族之歌,品嘗那些飄香的山區美食,重溫那些久違的紅色故事。
▲2020年12月5日,花垣縣邊城廣場,參賽選手在打苗鼓。龍恩澤 攝
張家界覽山,奇
妹兒丫頭你莫走,唱首歌歌兒把你留——《你莫走》
湘西之美,美在自然。
有人曾說“人生不上張家界,閱盡千山也枉然”。于是乎,張吉懷高鐵體驗的首站,記者便選在了張家界。
即使已經在網上看到過許多張家界的照片,但置身其中,還是會驚嘆連連。“武陵源屬世界罕見的砂巖峰林地貌,被稱為‘奇峰三千’。這里景色鬼斧神工,渾然天成,沒有任何人工雕琢,每年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的游客。連《阿凡達》《西游記》《捉妖記》《大圣歸來》等國內外影視都在此取景。”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聞名于世,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峽谷之間。
廣鐵張家界車務段副段長李芳表示,張吉懷高鐵的開通,將加速和放大都市經濟圈同城效應,平衡交通圈、經濟圈,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增加交流、拉動經濟、推動就業,將促進張家界旅游、沿線產業的升級,推進沿線城市規劃的重新布局。
芙蓉鎮夜游,炫
小背簍,晃悠悠,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小背簍》
湘西之美,美在振興。
看一場電影、品一碗米豆腐。爬完張家界的山,登上張吉懷列車,僅用時20多分鐘,就能“重逢”芙蓉鎮。
芙蓉鎮被稱作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是“張吉懷”高鐵線上唯一以景區名命名高鐵站的旅游目的地。并且,它還是全國距離高鐵站最近的景區,1.6公里的距離,乘車只需五分鐘,被譽為“高鐵開進景區里”。
入住民宿,稍事歇息,已是華燈初上、霓虹璀璨。索性,便起身出門夜游芙蓉鎮。
魅幻光影勾勒出芙蓉鎮的輪廓,呈現出與白天截然不同的繁華景象。瀑布灣的燈光秀美輪美奐、行浸式的非遺演藝引人入勝、五里石板街的特色小吃美味誘人……豐富多彩的夜游項目,讓記者目不暇接。
“如今,芙蓉鎮已逐步從門票觀光型轉變為休閑體驗度假型景區。180余項文化娛樂項目中,夜間項目設施就占130余項。”湖南華夏投資集團、芙蓉鎮·紅石林度假區董事長鐘飛介紹,芙蓉鎮游客量已經從往年不足20萬人,增長到今年上半年的170多萬人。民宿總房間數也從2018年的兩千間增長到兩萬間,成為全國知名的網紅打卡地。
作為每年出入湘西60多趟的湘西游子,鐘飛熱切期盼著張吉懷高鐵的開通。“未來,芙蓉鎮核心區還將提質擴容3倍,培育更多旅游新業態,進一步滿足游客對文化深度挖掘的身心訴求。”
古丈吃茶,香
綠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處是我家,家家戶戶小背簍,背上藍天來采茶——《古丈茶歌》
湘西之美,美在飲食。
最讓人憂傷的事情莫過于錯過了一碗米豆腐后,又即將錯過一泡古丈毛尖。不過,坐上張吉懷高鐵從芙蓉鎮站出發,不到10分鐘就可到達古丈站。
走進古丈縣縣城,漫步茶城路上,欣園茶葉合作社、姐妹茶行、松濤茶廠、韻香茶行等茶葉店鱗次櫛比。午飯時間,記者來到牛角山農家樂就餐,一桌長龍宴看得記者垂涎三尺。品嘗起來,卻發現菜品有一股獨特的清香。細細打聽,方知里面暗藏玄機。
“古丈毛尖,選用適制的茶樹品種的幼嫩芽葉,經精細加工制作而成,被譽為‘綠茶中的珍品’。我們的菜品中,比如茶香小河魚、茶葉炒雞蛋、茶香豬肘子等,里面都放了古丈毛尖鮮葉,既能去除魚肉的葷腥,又可增添茶葉的清香。”湘西州牛角山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龍玲芝說。
龍玲芝告訴記者,她從前年開始嘗試用古丈毛尖做菜,目前已研發出茶香黃雀肉、茶鮮豆腐、紅茶銀耳羹等諸多菜品為主的全茶宴,備受游客青睞。“我們這個餐廳每年接待十幾萬游客,一天差不多都有上千人。”
據悉,古丈形成了全縣近70%的農業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茶產業、80%的農業收入來自茶葉、90%的村寨種植茶葉的良好格局。
古丈縣人民政府縣長陳瑞表示,對于張吉懷高鐵的開通,全縣茶葉企業寄予厚望。“古丈縣綠色生態茶園面積近2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茶面積4.8萬畝,基地綠色有機化率達26%,位居全國前列。借助高鐵開通,古丈計劃打造一批茶旅融合的網紅店,形成一鎮一個民宿村,一村一個網紅店的格局,將苗寨生活和茶葉采摘結合起來,讓游客在縱情山水之間,品味美景美茶。”
吉首聽鼓,浩
水阿是揍死地流,流到沅水,洞庭長江,最后混進雄龐的海洋——《峒河峒河》
湘西之美,美在韻律。
吉首是一座和“鼓”有著不解之緣的城市,其中矮寨鎮德夯苗寨被譽為苗鼓之鄉。在吉首,隨處可見男男女女揮舞鼓棒,激情舞蹈,以生動的舞姿演繹著苗鄉人的生活風采。因此,記者的吉首之行中,聽打鼓成了重頭戲。
在乾州古城,文化推廣員方方一身苗服,聽著門口的入城敲鼓聲,笑靨如花。
“一聽到鼓聲,就有吃到家鄉菜的感覺。”方方告訴記者,在她的家鄉鳳凰縣,鼓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學校必修的興趣課里有苗鼓教學,鄉里的大型活動缺苗鼓不可。
方方說,湘西苗鼓來源于生活,通過一個個動作來再現苗族人民的勞動、生活及情感,主題思想明顯,有很強的文化取向。小時候,她只是耳濡目染接觸過鼓,敲鼓也是小孩子間的較量,只會用蠻力比鼓聲、速度、表情等。大概在12歲左右讀初中時候,開始學習敲鼓,并系統學習相關的技術、配合、節奏等。大概一個學期就學了兩套苗鼓打法。
記者留意到,無論是在乾州古城、德夯苗寨,抑或是市民休閑廣場,總會聽到一陣陣激昂的鼓聲傳來,或近或遠。置身其中,恍惚間穿越了時空的隧道,重回千年史海,撿拾歲月的珍貝。
“當地的敲鼓能人和非遺傳承人每天到戶外教學,8到10個鼓依次排開,感興趣的市民可以自由體驗和學習。”方方說。
▲7月15日晚,鳳凰古城,游客乘船游覽沱江。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鳳凰印染,潮
南華山飄過傳奇,沱江上煙波離離,原來我經歷山河只為觸及你——《心漾鳳凰》
湘西之美,美在民俗。
在中國速度與中國美度的碰撞下,湘西,從沈從文的書里走出來,從黃永玉的畫里流出來,從土家族、苗族的歌里唱出來。還來不及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鳳凰古城站就到了。
聽聞湘西是湖南省唯一完整保留民間藍印染工藝的地區,記者決定去鳳凰的“湘西的蠟體驗館”學習,深入了解“神秘湘西”文化民俗風情。
一腳邁進體驗館,記者便被圖案豐富、紋理各異的衣服深深吸引。雖然服裝圖案呈現的是傳統民俗的元素,但服裝款式卻甚是洋氣。白藍相間的修身牛仔外套,寬松長風衣、舒適款衛衣……無一不是記者的心頭好。
在體驗區,湖南工業大學大三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曾思琪正和同學一起,拜師學習刺繡、扎染技術。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是指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講解老師介紹,針扎只是第一步,扎好后還要放進染缸里染色。之后,再對布進行漂洗、晾干,一件圖案各異的扎染藝術品就出來了。
配合著老師的講解,曾思琪手中的繡花針仿佛有了靈性,針針扎得標準。“扎染就像開盲盒,打開之前都不知道是什么效果!”曾思琪表示,計劃在自己的畢業設計里面融入湘西苗繡的元素。
對于張吉懷高鐵的開通,學校帶隊老師張剛十分興奮。“我們每年都要帶學生過來上課,時間成本太大。這次我們從株洲坐大巴車過來,先是到張家界花了五六個小時,然后從張家界過來這里又花了四五個小時。張吉懷高鐵開通后,將更方便我們的學生走進來學習,方便這里的傳統民俗文化走出去展示魅力。”
麻陽嘗橘,甜
團結起來力量大,齊心合力挖桐茶;定教荒山變油田,財源滾滾流到家——《挖桐茶山歌》
湘西之美,美在味道。
提到麻陽,最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麻陽的冰糖橙了!麻陽冰糖橙俗稱冰糖包、冰糖柑,因含糖量高而得名。每年到冬季時節,湖南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入手那么一箱麻陽冰糖橙!
據悉,麻陽地處連綿群山中,有獨特的紫色沙壤土,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再加上適宜的氣候、優良的水質,使得這里的冰糖橙表皮更為橙紅光滑,果肉更加脆紅香甜、清香爽口。
做活橙文章,麻陽有絕招。在當地,有一句俚語:“娶新娘,建新房,上學堂,全靠冰糖橙來幫忙。”現今,麻陽冰糖橙真正成為苗鄉人民的“幸福果”,成為了麻陽農村發展的主導產業,全縣種植面積達26.8萬畝,種植面積、年均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懷化閱史,紅
啊,芷江,受降坊挺起華夏脊梁,飛虎隊抗戰威名遠揚——《情滿芷江》
湘西之美,美在文化。
吃著冰糖橙,列車繼續行駛20分鐘便將到達本次列車的終點站懷化南站。
懷化市,又稱“鶴城”,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因其重要的交通地位,古城懷化,又是一座見證抗戰勝利的城市,是一座滿溢著紅色精神的城市。
巍巍雪峰不老,滔滔沅水長流。乘著高鐵,記者走進這座英雄城市,尋找革命先輩足跡,感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記者到達芷江受降紀念館,直面抗戰勝利的喜悅。夜幕下,水河畔的龍津風雨橋燈火輝煌,有玩了一天的小朋友爭搶介紹:“我知道龍津風雨橋,日軍空投炸彈的轟炸都沒炸毀它呢!”
據悉,在懷化市此前發布的4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中,通道轉兵紀念館和紅軍長征經過的通道芋頭古侗寨景區、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景區,以及洪江市黔陽古城景區、洪江古商城景區(小紅軍博物館)、會同粟裕故里景區、靖州飛山景區等被納入了長征精神傳承之旅的名單。
記者手記
夢回湘西不是夢
“水在云中蕩漾,云在水中流淌;水繞四面青山,山間鳥語花香……”這,就是宋祖英口中歌唱的美麗的湘西 ;這,就是沈從文筆下描繪的神奇的湘西 ;這,就是許多“翠翠”無數次夢中的湘西——故鄉 !
現如今,一道高鐵的“閃電”,切開了湘西的腹地。在中國速度與中國美度的碰撞下,曾經遙遠的“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朋友們,挑一個晴空萬里,或煙雨濛濛的日子,登上“南中國最美高鐵”,深入神秘湘西,到靜謐山林間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來峽谷間、瀑布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踏著石板路聆聽古城的烽火歲月;在奇詭玄幻的秘境中,感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
來吧,“翠翠”在湘西等您!
【數說】
張吉懷高鐵之“最”
90.7%
張吉懷鐵路穿越武陵山區,全線橋隧比達90.7%,是省內橋隧比最高的高鐵線。
12.162公里
吉首隧道全長12.162公里,是張吉懷鐵路全線最長的單洞雙線隧道。
3209米
茅溪河特大橋全長3209米,位于張家界永定區,是張吉懷鐵路全線最長特大橋。
2萬平方米
吉首東站,規劃為4站臺8股道,面積2萬平方米,是張吉懷全線最大車站。
5000平方米
古丈西站,面積5000平方米,站臺長度450米,是張吉懷全線最小車站。
(陳淦璋 黃利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