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30日電 澳大利亞對話網站(The Conversation)近日報道稱,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催生出不斷擴大的中等消費群體,中國零售業也隨之不斷升級突破,以適應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中國新的營銷模式將改變世界購物方式。
文章說,在最新技術的推動下,中國的消費方式很快就會出現在你身邊。事實上,在今年年初,《經濟學人》就建議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都應該把目光投向中國。中國的“零售革命”將給世界帶來五個方面的改變:
生活方式商業化
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動中國外出就餐、娛樂和旅游的人數迅速增長。但是,傳統的電商只賣普通商品,并沒有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數字“超級平臺”的出現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提供幾乎所有類型的生活服務和娛樂,包括餐館評論、外賣、旅行預訂、電影票、自行車租賃等服務。
世界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可以期待無處不在的“超級應用”即將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線上線下消費融合
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已經為許多購物者所熟悉。但在中國,淘寶、京東和美團等數字平臺提供的服務比亞馬遜等公司更豐富。從大米、電話到別墅、太空旅行,他們什么都賣。
網上購物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生活常態,但在未來,你應該期待每一次購物變得更快更方便。
社交購物
中國大城市的消費者享受著超級平臺帶來的便利,但仍有10億中國人生活在小城鎮和農村地區,他們對價格更敏感。如今,一些社交媒體平臺利用社交網絡的流行(想象將WhatsApp、Instagram、Facebook和亞馬遜合為一體),讓網上購物更具有社交性和互動性,吸引了這一龐大消費群體。
中國以外的消費者可以期待數字方式購物變得更有趣、更社交、更方便。
網紅直播帶貨
對大品牌來說,聘請名人為商品代言是一種常用的營銷手段。在中國,這個概念已經發展到包括企業高管和政府官員也來參與直播帶貨。例如,2020年,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通過13場直播銷售了價值93億美元的產品。消費者認同并信任的社交媒體上有影響力的人,將在購物時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隱形”銷售
網絡紅人李子柒的社交媒體頻道展示了她制作食物和手工藝品的技能,視頻點擊量達24億次。一個普通人在視頻中做著日常的事情,沒有任何關于購買產品的建議。消費者觀看她的視頻,欣賞這種生活方式,即使沒有產品鏈接或直接推薦,也會想要購買相關產品,這是生活方式和商品銷售之間微妙的平衡。
文章最后總結說,中國零售模式變革有三大特點。首先,它們涵蓋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支付、快遞和社交媒體。其次,所有這些零售概念都是對新興消費者需求的回應,依靠數字技術更好地滿足這些需求。第三,所有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復雜的算法和數據分析,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加個性化的體驗。
(編輯:齊磊 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