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前開始,每年冬季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都會如約而至。在有“月城”之稱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西昌,因為“戲劇節”IP而多了一個讓全國各地游客為之向往的理由。藝術“暖冬”、民族風情,正在為這個地方的旅游注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鮮活力。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清潔能源富甲天下,生態旅游資源絢麗多彩,邛海瀘山、瀘沽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聞名中外;綠色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是全國農產品優勢區、發展綠色特色農業的最適宜區;戰略資源得天獨厚,是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核心區域;民族文化資源獨具魅力,彝族文化、藏鄉文化、摩梭風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輝映。這么多富饒美麗的資源,需要一個載體和IP為其賦能,于是誕生了“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2019年,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由濮存昕、廖昌永、吉狄馬加、阿來、錢文忠、李亭、王曉鷹、黃定山、郝戎、任冬生等25位中外藝術家和文化學者在四川涼山共同發起,涼山文旅集團全程運營。“這是一個純粹的戲劇節,發展前景不可限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總干事托比亞斯·比安科恩的這番評價,道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優良根基與美好未來。作為中國一個在冬季舉辦的戲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立足涼山、輻射全國、放眼國際,致力于聯接中國西部與東部、世界東方與西方戲劇藝術的溝通、呈現與市場,引領文化旅游創新融合全產業鏈發展。
運營兩年來,戲劇節對當地旅游和經濟的帶動逐漸顯現。以2019年首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為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以色列、羅馬尼亞、澳大利亞8個國家的42部作品,在12天里舉行了335場各類戲劇演出,吸引了2萬余名觀眾參加。戲劇狂歡,街頭也變成舞臺。民族歌舞、街頭巡演、彝族年集市、彝家千人宴、非遺工坊等活動同期舉行,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文化體驗。
2020年,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逆流而上,成為克服疫情影響正常舉辦的國際性戲劇節。50部劇目、306場演出、167場相關活動向世界展示了涼山西昌的藝術格局和文旅魅力。據不完全統計,戲劇節期間進入涼山游客近千萬人次,有效推動了涼山和西昌文旅營銷的全面恢復發展。
2021年,戲劇節主打“國潮戲劇節”概念,圍繞紅色國潮、戲劇國潮和民族國潮,輔以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孵化、戲劇文創、戲劇旅游七大內容支點,旨在觸發一場傳統戲劇乃至中國文化煥發新生的“文化復興”運動,充分展現“國潮”的迷人風采。
同時,像前兩年一樣,2021年的戲劇節將充分依托涼山州獨有的自然風光、人文風貌與民族風情,強調“天然的舞臺、自然的樣態”屬性。話劇、戲曲、兒童劇、民族歌劇、舞劇、實驗戲劇等不同類型劇目,將在火空間、木空間、水空間等展演空間的14個演出場地交錯登場。
記者也了解到,今年的戲劇節考慮疫情防控的需要,或將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現戲劇盛宴的全貌與精彩瞬間。專為戲劇人打造的“戲劇即生活——瓦吉瓦”戲劇視頻平臺也將在戲劇節期間全面上線,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能夠與各界大咖、各種演出、各類活動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