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舊世界的危險來客,一個肅殺守序的新世界……舊日的執念成了新世界的禁忌。身處完美新世界的“隔離區”,復蘇人能否享受這太平盛世?還是生命不息,“作妖”不止,攪動新世界的滔天巨浪……
2021年10月30日作家出版社推出全新科幻小說《復蘇人》。該書作者永城、中國制冷學會低溫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先生、文學評論家岳雯女士、資深圖書節目主持人馬宗武先生到場對有關科技發展和人類未來的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者通過復蘇人的視角,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未來社會圖景,并帶讀者走進中國版《美麗新世界》,窺看人類文明的“完美紀元”。
本書講述的是,二十六世紀,在經歷了人類文明的至暗時刻,經歷了國家間為稀有資源不擇手段、戰亂頻仍的三百年后,人類的完美時代終于來臨。依靠基因優化和實時健康監控,大部分疾病被治愈,人類壽命大幅延長;國家制度和私有制度被消除,人們相信絕對的平等,一個所有人自出生起,便過著集體生活。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大同社會正在眼前。而就在這人類文明的巔峰,在舊世界接受人體冷凍術,而陷入了漫長“冬眠”的人們,被分批實施復蘇術,作為“復蘇人”開啟新的人生。他們在舊世界的不甘,在新世界已經成為禁忌,是平靜地接受新的命運,還是在這“未來”的時空,試圖彌補舊日的遺憾?從蘇醒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與決定,已然與這個新的世界,緊緊相連……
在《復蘇人》中,作者對于科幻小說的“穿越”這一母題,開發出了精彩而深刻的命題,直指生命的意義。與許多帶著抱負、帶著拯救世界目的的“穿越者”不同,人體冷凍數百年的復蘇人們走上的,是一條去往未來的絕對單行道,而去往未來的目的,也僅僅是生活、更好的生活,但是新世界的生活本身,已經天翻地覆。不必工作、無憂無慮的日子看似理想,實則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所有聯結,讓復蘇人在新世界孤立無援,如無根之木。他們的惶恐與失落直指人心,營造出一種感同身受的窒息。
作者以七位復蘇人的視角,回溯了他們在舊世界的遭遇,讓這些在新世界,被“復蘇人”這個符號覆蓋著的群體,回歸了人本身,創造了一群充滿矛盾和張力,絕不完美但十足鮮活的人物個體,透過“闖入者”的目光,新世界完美面紗之下的詭異與滯澀,也躍然紙上、引人深思。作者永城坦言,希望讀者們在看完《復蘇人》之后,再回看我們現在世界的生活與思想思考,我們現在認為什么是正確的、是要追求的?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追求?大家所追求的未來會給現在的社會帶來什么結果?
文學批評家岳雯表示“《復蘇人》是對我們今天生活深入的發現。” 《復蘇人》這是一部豐沛、信息量極大的小說,集成了科幻,還有諜戰、現代都市故事……作家把各種各樣的套路都匯聚到一起,然后在每一個點都能給你一個新的觸發在里面我們能遇到一個極其斑斕的世界。同時,她認為在《復蘇人》中,作家表現出了對現實的一種憂慮、一種情感缺憾,那就是當現代人往經濟人、理性人的道路狂奔的時候,當我們覺得情感可能是生活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種累贅,阻礙我們變得高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而《復蘇人》把每個有情感的缺憾人物連接起來,來闡釋人生的意義可能正是在這些看似無用、累贅、影響我們更高效的情感上。
作為“復蘇人”的前提——“人體冷凍術”,曾完成了亞洲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可以獨立實施人體冷凍術的國家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表示,到底是人掌握了科技?還是科技在約束著人?科技將把人類帶向什么方向?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復蘇人》給我很大的震撼,書中寫到了文明的沖突,小說中構建的未來世界已經實現了人類大同,不再需要優勝劣汰,沒有了同類競爭、貧富差異,但實際帶來了新舊文明的沖突,古老人和未來人的沖突。在作品中展現了很深厚的科技、社會、法律、倫理基礎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