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目前,我國擁有4000多萬名在崗職工、80多萬個黨組織、1000多萬名黨員的產業大軍,這是黨執政的重要政治基礎,國有企業要堅決聽黨話、跟黨走,始終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
國有企業是“國企強國”的必然要求
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看,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核心載體,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許多投資大、收益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許多風險大、周期長的基礎性研發,都是國有企業扛起來的。據2021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上榜的中國企業數量達143家,較上年增加10家,上榜企業數量再次超過美國122家,蟬聯榜首。在這143家中國企業中,有49家央企、33家地方國企,占比為57.3%。從排名來看,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連續多年穩居全球五百強前五名;中建集團近三年的排名分別為第21位、第18位、第13位,持續進步;中國五礦排名第65位,位居金屬行業第一。
從國家治理來看,國有企業治理是國家治理、公共治理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支撐,直接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必須突出黨的領導地位,不斷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入新發展階段,都需要國有企業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新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有效應對許多“卡脖子”技術重大挑戰的“排頭兵”。為國家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
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當前,兩個大局相互激蕩、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形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越是困難的時候,國有企業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心骨”,在落實“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國有企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力,如何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考驗著國有企業的毅力。勇氣來源于信心,而信心來自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脊梁,是撐起國有企業昂揚斗志的“主心骨”。
顧名思義,國家設立、國家所有的國有企業,其經營行為目標是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換句話說,國有企業行為歸根結底取決于其所有者——國家意志,這是毋庸置疑的產權規則。國有企業的制度使命是國家和人民利益,那么,理所當然,必然要有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在中國無可替代,這非中國共產黨莫屬。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一部國企發展史,就是一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都必須一以貫之。堅持黨對國企的領導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國企就能發揮更大作用,我們黨就會更有力量。可以說,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
在中國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中具有內在性、系統性和使命性,它既不是外置性的,也不是局部性的,而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機制規則的全面性內在機理。中國國有企業的機理規則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需要與經濟全球化的規則接軌、掛鉤、協調,形成和而不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經濟系統,這也是全面加強黨建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這個優勢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實踐中,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國企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就能為國企改革發展導航指向、筑牢根基。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建立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方向,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要加強黨建和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互促互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黨的建設可以使國有企業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意識,并更加堅定國有企業責任擔當的信心、勇氣和方向;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也凸顯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黨建成效,為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積累經驗。近年來,我國國企改革按照《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明確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取得了積極成效。如在2021《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上榜的143家中國企業中,有兩家推進了國企混改的企業成為亮點,晉能控股集團排名第138位,大幅躍升325位;山東能源集團上升225名,位列第70位。這也反映出,我國國企通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從而走出改革“高標準”、創新“高水平”、發展“高質量”之路。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兼職教授 陳新光
2021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