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硝云彈雨,同樣艱苦卓絕,氣壯山河。這就是中國歷經八年持續奮斗的脫貧攻堅戰役。
曾幾何時,“窮”在中國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人立志拔窮根、涉險灘,啃下硬骨頭!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向貧窮宣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千年夙愿,一朝夢圓。
建黨百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兌現了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譜寫了中國人民同舟共濟敢于勝利的人間奇跡,更作出了推動世界減貧事業加速發展的中國貢獻。
偉大來自平凡。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征程中,凝聚著無數扶貧工作者的智慧、汗水,甚至生命。廣大扶貧干部與貧困戶一道苦干實干,眾志成城,用忘我付出詮釋了脫貧攻堅精神,而這,正是中國減貧奇跡的力量之源。
他們上下同心、盡銳出戰。“人心齊,泰山移”,上下同心是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重要保證。只有具備了如此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使命感,才能“若有戰,召必回”,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受累、特別能奉獻”的風骨,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處。
他們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扶持誰、怎么扶?這是核心問題。對于貧困人口,廣大扶貧干部做實做細建檔立卡,建立“造血”扶貧機制,全面推進東西協作、實施動態管理措施。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隨著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等多措創新性實施,形成了鏟除貧困頑疾的強大動能。
他們攻堅克難、不負人民。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場上,扶貧干部誓不向困難低頭,一邊拋家舍業、扎根基層,一邊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更有千余人將生命定格在脫貧路上。精準扶貧為的是精準脫貧,科學的退出機制確保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彰顯了新時代的英雄擔當。
駐足回望,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宣告了一個歷程的結束,但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面對鄉村振興這一新課題,時代需要脫貧攻堅偉大精神的賡續和發揚,需要更多共產黨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披荊斬棘、勇立新功。
我們堅信,在這一以貫之中國精神的指引下,共產黨人定能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為人民群眾描繪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圖景,創寫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