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委網信辦主辦的“網約新邵美麗鄉村”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坪上鎮,10余名主流媒體代表、網絡名人對小河村、清水村進行深度走讀,并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以視頻、圖片、文字形式向廣大網友實時展示鄉村發展新面貌,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新邵縣農旅融合成效。
小河村的華麗蛻變
小河村位于新邵縣坪上鎮金龍山下、山高坡陡,距離坪上鎮大約有12公里,海拔落差超過400米,一條出山通道,如同掛在懸崖上,路窄彎急,十分險峻。村民以前出山只能步行,到鎮上往返需要花費兩個小時。
小河村以傳統農業為主,因交通不便、產業單一,小河村一直戴著“窮帽子”,被稱為新邵縣“小西藏”,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324人,貧困率高達30.7%。
在湖南省電力公司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小河村實施了電網改造升級,新增2臺變壓器,把戶均容量提高到3.3千伏安。該公司用恒溫、恒濕的光伏大棚建成了集加工、儲存、展示為一體的“農光互補”扶貧車間,成立了村集體全資占股的合作社,配備電氣化制茶設備,推動制茶業轉型發展。
小河村村支書介紹產業建設情況
村支書推介下河野生茶
走進小河村的扶貧車間,村支書劉冠華介紹到:“一年四季,小河村農光互補扶貧車間從來沒有停止過。春采茶,秋木耳。制茶是每年4月、5月、7月、8月,而黑木耳9月下種,來年2月長成。木耳加工完,茶葉就緊跟著上,生產及加工周期完美錯開。這讓小河村村民全年有事做,全年有錢賺。今年,村中黃桃基地的果樹已經可以掛果,即將迎來第一年豐收。”小河村已初步形成了“春茶、夏桃、秋棗、冬木耳”+“全年旅游”的產業鏈。上午媒體采訪團還參觀了村級文化宣傳長廊、文體廣場。
如今春季賞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果、冬季賞雪,實現了從省級深度貧困村到省級脫貧攻堅示范村的華麗蛻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小河,愛上了小河,成為遠近聞名旅游勝地。
走進長壽清水,感受幸福人生
清水村位于新邵縣坪上鎮清水村位于榔概山脈的狹長山谷中,,四面環山,由原大元村、清水村、竹山村合并而成,。因長壽老人多而聞名。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揭開神秘面紗,游客紛至沓來。從新邵縣城驅車前往清水村。穿過近500米長、斷崖如刀劈斧削的“一線天”,進入清水村中心地帶,眼前豁然開朗。一棟棟修葺一新的農舍掩映在綠樹中。
走進清水村
近年來,新邵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旅游業發展,把“旅游全域化”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攻方向之一。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扎實開展扶貧攻堅,最終實現貧困戶和全村老百姓脫貧致富,清水村退出貧困村行列。
“清水村瞄準打造生態美麗鄉村目標,致力建設‘魅力清水、活力清水、長壽清水’。”坪上鎮駐清水村干部謝項新介紹,目前,已投資1860萬,實施了擴建道路、百壽廣場建設、房屋“穿衣戴帽”、修整河道、修建游步道等工程建設,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雷公洞、梯級壩、風雨橋、百畝花海、十里竹海、百里黃桃等生態休閑旅游項目。
此外,結合旅游扶貧,該村成立了長壽清水旅游開發公司,流轉土地300余畝用于發展種植,流轉費用為300元/畝/年,務工費用為120元/天,此舉為務工貧困戶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現在,該公司正在打造300畝芍藥基地,既可作為“花海”吸引游客,又可出售塊莖入藥。
清水村是新邵縣全域旅游的一個重要節點,全村8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2%以上,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該村先后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旅游扶貧重點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湖南省十大平安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湖南省同心美麗鄉村”“國家森林鄉村”。
此次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建立了#湘約美麗新邵縣#、#鄉村振興看新邵#等話題,通過主流網媒、網絡大V的記錄和分享持續帶動更多的人共同來關注和認識新邵縣鄉村振興新面貌,將小河村、清水村等示范點打造成本地的網紅打卡地。(圖文:曾華鋒 尹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