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已將發展新能源車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戰略舉措。2017年全球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2020年,雖然全球汽車市場大幅下滑,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勢頭依舊強勁,銷量達307萬輛,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為加快民族汽車工業發展,中國汽車制造企業幾乎與世界所有知名汽車制造企業合作或合制經營,結果不僅沒有形成自主品牌汽車,也失去了中國汽車制造企業原有的自主研發能力,甚至對外資有更大的依賴性。筆者多次赴亞洲和歐美國家考察、交流,幾乎沒有見到銷售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4S店蹤影,心中滋味五味雜陳難以言表。畢竟在傳統燃油車賽道上,有著百年歷史的奔馳、寶馬、通用等歐美企業已在品牌和技術上構筑起很深的護城河,超越難度較大。經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前20年發展的痛定思痛,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中國將發展汽車工業的戰略重點轉向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通過“換道超車”,以加快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建設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愈發明顯。經過20年研發和示范推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初具產業規模和技術優勢。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傳統車企的核心技術能力主要體現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三大件,而在智能電動車時代,車企的核心技術能力已變為“三電”系統、數字化和自動駕駛等。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基本實現貫通,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核心技術基本實現自主可控,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全球領先。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單中,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占一半。其中,寧德時代續占榜首,比亞迪則升至第四位。截至2021年4月,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6.5萬座、換電站644座,各類充電樁187萬個。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3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
新能源車引領自主品牌集體“向上”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過去幾年內經歷了飛速的發展,正在從萌芽期向成長期邁進,其保有量在5年間增長了9倍有余。由于我國堅持的純電驅動戰略取向,純電動汽車在保有量當中占有較大比重,據國家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7月,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492萬輛,同比增長42.8%,市場份額達到42.6%,同比增長6.5%。其中1至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47.8萬輛,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增長很大比例來自于自主品牌,從整體看,自主品牌競爭力顯著提升。
品牌高端化,一直是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夢想。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自主品牌汽車正以“智能化和電動化”為契機,或推出高端產品,或建立新品牌,集體“向上”突圍,成為新能源汽車業一道新風景。如吉利汽車推出的新款“吉利中國星·旗艦SUV——星越L車”,是兩種動力組合,共有6款車型,被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稱為“這輛車具有劃時代意義”, 開辟了高端汽車新賽道。據統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占吉利汽車總銷量的90%。2020年,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18.97萬輛,在世界排列前三位。目前,國內數家汽車制造企業正在開發高端新能源品牌汽車。如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與華為合作開發豪華高端品牌,將推出3款系列產品。我國自主品牌集體“向上”既是企業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必然反映,也是其提升產品力和品牌力,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歐盟決定到2035年禁售燃油車,美國計劃到2030年電動汽車在國內的銷量占比將達到50%,中國到2035年也將以銷售包括混動車在內的環保車型為主。從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態勢來看,歐美日韓都已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加速奔跑,這主要得益于補貼力度的加大,2020年歐洲銷售新能源乘用車127萬輛,反超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據報道,美國設定了到2030年零排放汽車銷量占新車總銷量50%的目標。面對這一全球性的產業結構天翻地覆的變化,將帶來汽車的電氣化趨勢,簡單來說就是汽車產業結構將帶來垂直產業結構向水平產業結構的轉變。具體到企業層面,奔馳已將戰略從“電動為先”升級到“全面電動”。而大眾、寶馬、福特、斯特蘭蒂斯等跨國車企也已提出明確電動化時間表,豐田、現代等還在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尤其是特斯拉,僅2021年上半年全球銷量就高達38萬輛。歐美汽車產業的“新能源化提速”,勢必會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形成巨大挑戰,這些變化都將敦促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戰略清醒。
新能源汽車的加快發展,對于引領綠色消費,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2020年4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為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交通等領域推廣應用,要將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續至2022年底。2020年10月,國務院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地方政府層面也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國家與地方的政策體系逐漸成形,將給予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極大的支持。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這是繼2020年發布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等相關產業規劃后,國家就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最新信號、意義深遠。為此,面對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車企還需下大力氣,加快提升產品和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