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縱四橫”高鐵網全面 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正在加密形成,高鐵已近覆蓋了全國92%的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在24日國新辦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交通保障有關情況的發布會上,國家鐵路局局長劉振芳如是說。
曾幾何時,“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成為古代人們形容交通不便的生動寫照,也映照出人們渴望便捷出行的急切心情。作為生活的四大基本必備需求之一,出行不僅關系著人們的福祉,也折射出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綜合實力。隨著年輪的更迭,交通出行方面的變化越來越快,從手工業時代的馬車到工業革命時期的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電氣化時期的電力機車,再到如今的和諧號、復興號,伴隨著國人出行半徑的增大,讓“千里江陵一日還”成為現實,一張嶄新的交通強國藍圖正在奮力繪就。
作為國民經濟運輸的大動脈和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中國鐵路踩著時代的鼓點,奏響發展的譜曲,在造福國計民生的道路上開拓進取。路網建設越織越密,新增投產鐵路運營里程5.3萬公里,在高速鐵路方面新增投產3.1萬公里,讓“四縱四橫”高鐵網全面建成,高鐵已經覆蓋了全國92%的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如果把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作為一棟大廈的話,堅實有力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服務保障則是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堡壘。京滬高鐵、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讓“軌道上的京津冀”、“軌道上的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逐步成型,助力打造世界級城市集群;京哈高鐵、合福高鐵相繼開通,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使之成為助推區域提質的有力抓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路網規模質量快速提升的基礎上,還大幅提升總體運輸服務水平,鐵路運輸安全質量各項指標居世界前列。回顧近年來作為“人類歷史大遷移”的春運,人潮涌動的熱鬧光景已逐漸褪卻我們的視野,互聯網訂票、訂餐、刷臉進站乘車等新型智能科技層出不窮,讓安心舒心溫馨春運成為國人提升幸福感、獲得感的顯著標識。在這背后,來自于中國高鐵運輸安全的持續穩定,來自于供給側改革深入發力的具體實踐,來自于“以人為本、旅客至上”的殷實初心。
跟隨著高鐵疾馳的速度,帶領我們不經意間已越過萬水千山,看祖國神州大地分外美麗。變化的是速度,不變的溫度。從追趕到并跑再到引領,中國高鐵以遍布大江南北的建設力度、不斷超越的服務溫度和爭創一流的技術創新讓更多高鐵新型產品橫空問世,必將在中國發展的宏偉篇章中書寫精彩一頁,讓“坐著高鐵看中國”為我們的小康社會描繪錦繡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