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理順科研流程,進一步激勵科研人員多出高質量科技成果。此消息一經報道,就在全國科技界引發熱議,許多科研人員紛紛點贊。
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主權意義重要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發生著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為此,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主權,意義尤其重要。
根據中國科協統計的最新數據,目前我國科技工作者總人數超過9100萬,位居世界第一。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人員的自由探索,科研自主權尤為關鍵,而沒有經費使用的自主權,科研自主權就很難落到實處。科研經費管理是科技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更好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促進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我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主要經費來源,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革完善,不僅事關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進展,而且對全國研發投入合理使用具有很強指導性、示范性。要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就成為廣大科研人員的共同心聲!
科研經費在預算、撥付、報銷管理有“三難”
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的復雜智力勞動,只有充分尊重科學研究的自身規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科研人員潛心鉆研,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作出一系列部署,以精準務實的舉措為科研人員放權松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科研經費報銷難的問題一直未能解決,使得很多一線科研人員“苦不堪言”地忙著貼票、報銷、算賬等,不僅使得科研人員耗費大量時間在報銷上,還可能誘發科研人員財務報銷造假的風險,筆者也有切身的感受。
目前,科研人員反映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目前科研經費的管理上存在預算、撥付、報銷“三難”。一是在科研經費預算上,即課題申報(需做預算)做預算是科研人員最頭疼的事??蒲许椖窟€沒開始就要為怎么花錢頭疼,這不符合科研規律,而且預算過細也遇到一個老大難問題,即“買醬油的錢不能打醋”;二是在經費的撥付上除了存在著項目經費滯后于項目進度外,在科研經費投入和使用中,儀器設備等“物”的費用占了大頭,而用于“人”身上的勞務費用、激勵費用都較低,使得青年科研人員流失嚴重,吸引高端優秀人才更加困難;三是由于未能充分遵循科研活動的自身規律,制約了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益。比如設備費、材料費、國際交流合作費等,申報手續繁瑣、過程繁雜,令不少科研人員“傷腦筋”。
落地“最后一公里”,好政策還需落實、落細
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茖W研究是探索未知的復雜智力勞動,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線不確定性和結果難預測性等特點。科技創新是典型的腦力活動,與一般的勞動生產有很大的區別。這次《意見》中的新政策提出將預算科目從9個以上精簡為3個,配備了科研財務助理,從預算編制、經費撥付和使用、審計監督等各環節進行了“全鏈條式放權”,將更有助于科研人員專心研究;為加大科研人員激勵,提高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費用可達50%以上,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到不超過60%;將設備費等預算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對基礎研究類和人才類項目推行經費包干制等。
科研創新活動,人是核心,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最重要的是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兑庖姟纷畲蟮牧咙c,是要改變我國科研經費管理中重設備、輕人員的導向,從7大方面提出了25條具體舉措,核心是破除不符合科研規律的經費管理規定,更好激勵科研人員潛心科研。但科研人員在激動之余,最關心的還是什么時候落地、落細、落實。此次《意見》也明確提出,有關部門要聚焦科研經費管理相關政策和改革舉措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清理修改與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不符的部門規定和辦法,科技主管部門要牽頭做好督促落實工作,要切實把廣大科研人員從繁冗的審批和繁瑣的雜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真正“智有所值,勞有所得”,更有獲得感。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兼職教授 陳新光
2021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