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救治隊隊員 鄭銳
2021年8月9日
我的病房故事都跟“水”有關。
我是急診科護士,在一線工作10多年,參與過機場轉運隔離病人,但進隔離病房還是第一次。
第一個是汗水。
當我從隔離病房出來時,汗水把衣服粘到一起,前胸貼后背,頭上戴的三層帽子都濕透了。
沒想到,穿上隔離服的我,在病房里這么能“扛打”。出來時,雙腳得了指陷性水腫,腫得像個包子。
剛到鄭州岐伯山醫院時,2名護士需要照看約40個病人,原本6小時的排班上完要八九個小時。
因為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對很多地方還不熟悉,我們就相互照應,哪個病房有需求,大家就一起去,走的路也就更多了。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加上防護裝備太厚,汗水就沒停過,8小時走下來,導致我下肢靜脈回流比較慢,腳部水腫更明顯。
當時我顧不上想這些,一門心思想的是盡可能減少穿脫防護服的頻次,爭取更多時間來照顧病人。
第二個是熱水。
在病房里說不口渴是不可能的。有一次給病人接熱水,看著嘩啦啦的水,我特別想喝一口!但當時只能告訴自己,再堅持堅持。那時候又悶熱又口渴,能喝上一口水成了我最盼望的事。
給病人接完熱水,她問我:“你們有電熱壺嗎?給我們一個電熱壺吧,這樣我們就可以自己燒熱水。看見你們穿這么厚的衣服一趟趟接水,太不容易了。”我當時鼻子就酸了,我說:“大姐沒事的,只要你們有需要,我們累一點沒關系!”
第三個是淚水。
我記得特別清楚,在給一個病人拔靜脈留置針時,他輕輕地說:“我是不是不會好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老師,我們是省衛健委今天新派來增援的,都是省級醫院的醫護骨干力量,你一定會好的!你看,咱們吃的用的都是一樣的,我們也是這褥子被子,咱們只要互相配合很快就渡過難關……”當時我看到,他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出現。我強忍著眼里的淚花,害怕淚水流下來會模糊了護目鏡。
我是90后鄭州姑娘,最近兩個月來,這個城市的經歷讓我感覺自己長大了不少,身上責任也更大了。現在,我的城市生病了,我會義無反顧、拼盡全力拯救她。鄭州加油!(河南日報記者 李倩 通訊員 馮光耀 整理)
(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