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式成立;到2008年1月,國家正式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經過15年發展,北部灣經濟區是已由昔日默默無聞西部沿海地區變成今天多區域合作中心,已從過去投資盲點變成今天投資熱點,已從當年經濟發展配角變成廣西開放發展龍頭。
對廣西而言,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必須堅定不移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為廣西開放發展優先方向,著力把北部灣經濟區建成落實“三大定位”“五個扎實”的核心示范區。
加快構建北欽防一體化發展戰略大縱深,讓北欽防一體化成為廣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前沿。
一是加速爭取上位資源支持。力爭推動在國家層面編制印發《北部灣經濟區中長期高質量發展規劃》或相關文件,賦予北部灣經濟區更高戰略地位和發展支持,把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相提并論的規格。
二是加速推進一體化國土空間布局。推動加快完成編制北欽防一體化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加快編制北欽防三市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做好上下銜接,指導一體化“三生”空間布局,以規劃建設三大新城新區為支點,構建一廊三區多點兩屏障空間發展新格局。
三是既要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啟動廣西海洋空間規劃編制,加強北欽防海洋資源管理和生態整治,特別是加快推動完成廣西自貿區欽州港片區城市空間發展規劃和《龍港新區玉林市龍潭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20—2035)(修編)》及環評報告編制,推進包括龍港新區等鐵山港區域內的尾水深海排放工程及管網建設。
加快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重點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發展規劃》,建設內聯外通“1130”快速交通網絡。
一是提升國際門戶港樞紐服務能級。加快建成港鐵山港東港區欖根作業區、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防城港企沙港區潭油作業區進港航道一期等項目,完善航運服務網絡,深化與國內大型航運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密至天津、青島、珠三角、海南等國內港口航線,依托腹地貨源市場,發展非洲、南美航線,逐步拓展北美、歐洲、中東等遠洋航線。
二是建設內聯外通“1130”快速交通網絡,重點協調推進“兩橋一路一線”等一體化卡點工程建設,打通關鍵節點和“最后一公里”。建成欽州至欽州東動車聯絡線改造、北海市向海大道工程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龍門大橋、大風江大橋、廉州灣大道、防城港至東興鐵路、浦北至北流(清灣)高速公路、南寧(吳圩)至上思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合浦至湛江高鐵。
加快推動北欽防一體化產業協同大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形成機制,推動重大產業有序、合理布局,努力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一是抓好區域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持續落實《北欽防一體化產業協同發展會商制度》的具體要求,對重大產業規劃合規性進行評估審查,有序引導優勢產業壯大發展。實施《北欽防一體化產業協同發展清單》,重點加強北海、欽州、防城港產業統籌布局。
二是加快一體化臨港產業發展。在北海,加快建設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一期、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提高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水平;在欽州,加快建設欽州華誼化工新材料一體化等項目,拓展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門類;在防城港,推進柳鋼防城港鋼鐵基地一期和柳鋼中金鎳鐵冶煉項目達產等項目前期工作,壯大金屬新材料產業;在玉林,加快推進華友70萬噸鋰電能源新材料一體化等項目,打造能源新材料基地。
另外,持續提升北欽防一體化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消除歧視性、隱蔽性區域市場準入限制,消除區域市場壁壘,打破行政壟斷,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做法,打造市場、民生服務一體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