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湖南長沙橘子洲景區迎來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他們有的在青年毛澤東雕像前,重溫入黨誓詞;有的在詩詞墻前,朗讀《沁園春·長沙》;有的在最南端的洲頭,看寬闊清澈的湘江奔流北去;還有的憑欄遠眺,遙望西面那翠綠的岳麓山……人們來到這里,懷想無數胸懷家國、敢為人先的勇士,撫悟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為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湖湘大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在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中,湖南共有4條線路躋身其中,分別是“跟著毛主席去游學”“紅色旗幟·瀟湘火種”“科技湖南·動力中國”和“精準扶貧·首倡之地”。這4條線路中,有偉人成長、紅軍長征、中國高鐵發展和精準扶貧攻堅戰的足跡。
循偉人足跡
1911年,18歲的毛澤東離開韶山,到長沙求學。在“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青春歲月里,他常攜蔡和森、何叔衡等友人到橘子洲、岳麓山一帶活動,或指點江山,或中流擊水,或激揚文字,留下了求索知識、尋找救國救民之路和強健體魄的腳印。在長沙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里,毛澤東受黃興、蔡鍔、蔣翊武等湘籍革命黨人思想的影響,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今天,在“跟著毛主席去游學”精品線路中,游客可以在長沙市橘子洲景區、岳麓山景區、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舊址以及湘潭市韶山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湘潭市湘鄉東山學校舊址等,找到毛澤東青春的足跡。游學,錘煉造就了青年毛澤東的強健體魄和不屈精神,對其此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巨大影響。
今年“七一”前后,來橘子洲、岳麓山、毛主席故居參觀、接受紅色教育的游人絡繹不絕,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面孔。這條精品線路,給當代青年學子提供了研學偉人革命經歷、傳承家國情懷的最好藍本。
重走長征路
2021年春夏,湘西南地區的崇山峻嶺、河畔溪邊,出現了一列列高舉紅旗、身穿紅軍軍裝的“重走長征路”隊伍,人們沿著80多年前中央紅軍入湘線路而行,實地感受、體驗當年紅軍長征時艱苦卓絕的環境,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無畏的精神。
這條線路,就是貫穿湘西南地區的“紅色旗幟·瀟湘火種”精品線路。它循中央紅軍長征湖南段的歷程,經過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宜章縣湘南暴動指揮部舊址、蘇仙區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到達衡陽境內的耒陽市湘南起義舊址后,進入永州市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園,轉道懷化市通道縣湖南通道轉兵紀念館,再往西經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最終抵達張家界市劉家坪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在這條線路上,紅軍戰士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汝城縣沙洲村,游客可以重溫紅軍與百姓魚水深情的往事:1934年11月,天氣濕冷,3名女紅軍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見老人家一貧如洗,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人?共產黨人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陳樹湘烈士寧死不屈、斷腸明志的悲壯之舉,也發生在這條路上:1934年12月,寒氣逼人,一場激烈的戰斗在湘桂接壤的湘江邊持續了四天五夜,紅五軍團第34師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后,遭到國民黨湘軍和桂軍的夾擊。師長陳樹湘率領全師戰士奮力抵抗,用血肉之軀為大部隊渡過湘江贏得了寶貴時間。不幸的是,陳樹湘身負重傷被俘。在被敵人抬往道縣縣城邀功的路上,他將手從傷口伸入腹部,扯斷自己的腸子,獻出了29歲的年輕生命。這個無畏的勇士,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革命事業的絕對忠誠。
這些動人心魄的故事,在“紅色旗幟·瀟湘火種”精品線路上流傳,就像一座座豐碑,佇立在老百姓心頭。現在,來陳樹湘烈士紀念園緬懷、學習,成為人們重走長征路的重要環節和內容。
科技繪就藍圖
“科技湖南·動力中國”精品線路,串起長沙中聯重科麓谷工業園、長沙遠大科技集團遠大城、株洲動力谷(高鐵機車、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展示)、衡陽工業博物館和郴州寶山工礦等打卡點,是一道展示中國制造飛速發展的美麗風景線。
一列列“和諧號”“復興號”高鐵機車,在大江南北風馳電掣;一輛輛挖掘機、推土機等工業機械車,在戶外工地忙碌著……循“科技湖南·動力中國”精品線路,可抵達高鐵機車與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的大本營。整潔的辦公樓、高大明亮的廠房、自動作業的生產流水線……這一座座集科技研發、機械制造、信息化建設于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成就了“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特色產業基地”和“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國內首列商業化運營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國內首條8英寸IGBT專業芯片生產線、全球首列無軌列車、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軸電力機車、世界首臺儲能式電力牽引輕軌車輛等成果,都誕生于株洲動力谷。
繼續南下,來到“有色金屬之鄉”郴州,這里有寶山工礦旅游景區。昔日的露天礦區,像一冊打開的展示采礦業發展脈絡的教科書。游人在這里,可了解現代采掘流程,了解千年來的采礦歷史,充分感受礦山的厚重,感受鑄造大國重器和驅動中國經濟前行的力量。
創脫貧奇跡
“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精品線路,穿行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吉首市矮寨奇觀景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乾州古城、瀘溪縣浦市古鎮、鳳凰縣鳳凰古城(包括老洞村、竹山村)和鳳凰縣菖蒲塘村之間。這條線路,全程在民族風情濃郁的湘西,沿途風景秀麗,民風淳樸。
來到山清水秀的十八洞村,從梨子寨、竹子寨、飛蟲寨到當戎寨,人們可以感受到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土路硬化成了寬敞的雙車道,黑燈瞎火的夜晚被戶戶燈光照亮,家家用上了自來水和與城里一樣的沖水廁所,房前屋后到處干凈得像公園。這里空氣清潤,仿佛被流水濯洗過;農家樂的木樓整潔舒適,住滿了來旅游的客人;村民自制的苗家臘肉、米酒,成為大家寵愛的苗鄉特產。
十八洞村,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實現了從深度貧困到人均純收入過萬元的轉變。這個事實,讓世界看到中國脫貧的決心和毅力。
在離十八洞村不遠處的矮寨景區,險峻的盤山公路從峽谷蛇行而上,山頂的云海里橫著一座雄偉的矮寨大橋,距地面竟有100多層樓高。
來到鳳凰古城,游人可戲水沱江邊,亦可參觀沈從文故居,瞻仰聽濤山下沈從文墓。然后在乾州古城和浦市古鎮的老街,發思古之幽情。再到鳳凰縣老洞村、竹山村感受湘西濃郁的苗族民俗文化,細聽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