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江蘇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統一戰線工作和多黨合作事業的繁榮,為江蘇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江蘇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深情回望了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攜手奮進的光榮歷程,表達了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的心聲。今日起,本報將刊登系列署名文章,展望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的壯麗篇章。
值此全國上下高歌奮進新征程之際,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始終團結帶領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畫下了最大的同心圓;包括民革在內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追隨中國共產黨的腳步,風雨同舟、甘苦與共,譜寫了最美的同心曲。
1958年,民革江蘇省級地方組織成立。民革江蘇省委從此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帶領全省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圍繞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務,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為推進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履職盡責。
緊抓思想建設凝聚政治共識是我們加強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持續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把穩正確政治方向;辦好“江蘇民革”刊物、網站、微信公眾號,講好多黨合作故事;發掘民革黨史資料,推動民革教育基地建設,開展民革“初心”傳統教育;以創建示范支部、建設“中山博愛之家”增強組織凝聚力,全省民革組織蓬勃發展,民革黨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更加堅定。
致力于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是我們發揮自身優勢的重要方向。接待臺胞、僑胞,宣傳江蘇新發展、新變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往來,協助引進資金技術;以插花、書畫等藝術搭建連心橋,做好臺灣上層人士工作;連續多年接待“臺灣杰出青年參訪團”,讓臺灣青年在中山陵前、博物院內感受兩岸同根。
開展社會服務工作是我們發揚“中山博愛精神”的具體實踐。引導民革黨員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各級組織積極開展支邊、扶貧、義診、辦學、咨詢、書畫等社會服務活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民革黨員積極投身疫情阻擊戰,全省有70余名民革黨員奮戰在抗疫一線;全省民革各級組織和黨員在抗擊疫情期間捐款捐物累計5377.84萬元。民革黨員與中共江蘇省委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接受了風雨洗禮。
諫諍言、獻良策,是我們圍繞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主要作為。民革界別省政協委員提案促成的“薔薇河送清水工程”,改善了蘇北生態環境。民革省委建議的泰州引江河工程竣工后,已成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取水口。《關于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的建議案》對推動設立國家公祭日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2020年民革省委承辦由民革中央和省政協主辦的兩屆“健康中國”發展大會、一屆實體經濟發展大會,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取得良好效果,推動“健康江蘇實踐示范基地”取得顯著成效。自2002年以來,民革省委提出的集體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被相關部門采用,為實現江蘇“兩個率先”奮斗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民革江蘇省委在江蘇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名列第一等次。
觀今日中國、今日江蘇之發展,前景可期、光芒萬丈;看民革前輩、多黨合作的足跡,初心永在、攜手同行。繼往開來,面對新階段新任務,民革省委將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強化思想之基,鞏固共識之本,以黨為師開展好中共黨史、民革黨史教育,打造全省民革黨員過硬的思想作風;筑牢基層組織網絡,提升凝聚向心之力,建設高水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地方組織;聚焦“十四五”目標任務,發揮參政骨干平臺“智庫”合力,提升圍繞大局參政議政實效;發揮民革特色優勢,反獨促統維護兩岸同心,進一步做好民革祖統工作;發揚“中山博愛”精神,整合社會服務力量,擴大民革社會服務“中山博愛工程”的社會影響力。
欣逢盛世,精神百倍,民革省委將繼續走好多黨合作之路,為江蘇在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民革江蘇省委主委 陳星鶯
(陳星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