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10時,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今日中國——吉林篇:百年旗飄光輝路 全面振興再啟程》,在央視新聞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吉林衛視、吉視通APP同步播出。近2個小時的直播,全景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作為、新突破、新成效。
讓我們一起穿越18.74萬平方公里的美麗山川,走進壯美而溫情的北方疆域——吉林。
紅色記憶
昔日英雄血染地 今朝漫山幸福花
孟嶺村位于吉林延邊的琿春市,這里的蘋果非常有名,眼下正是果樹開花的時節,果農們正忙著給果樹授粉。
每年的十月份這里的富硒蘋果都會豐收,年產量高達1.5萬噸,通過電商、采摘節等方式,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二十多個省市,并成功實現對俄出口,年產值超5千萬元,分到每個農戶的手里可以收入十多萬元。
山山金達萊 ,村村烈士碑。為烈士立碑,在延邊有著光榮的傳統。“守望者”們同時也是“傳唱者”,他們搜集整理著英雄的事跡,傳承著先烈們的精神,讓一代代延邊人了解紅色歷史,秉承理想、信念,將紅色精神代代傳承。
這些烈士紀念碑掩映下的小小村落,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越走越寬闊。目前,吉林全省有8萬多個農民合作社、5萬多戶家庭農場,“菜籃子”穩定供應,園藝特產業持續發展,生態漁業、休閑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吉字號”鄉村品牌名號越來越響。
紅色魅力深入人心
四平戰役紀念館、白山市東北抗日聯軍紀念園、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今年清明前夕,吉林省的11個紅色旅游景點上榜微博熱門話題“100個紅色旅游景區推薦”。
近兩年,紅色旅游在吉林實實在在地“火”了,“抗聯精神傳承線”“抗聯烽火銘記線”和“致敬國門線”三條成熟的紅色旅游經典線路,16個全國紅色經典景點,269處革命舊址,133處抗聯舊址,6000余件/套館藏革命文物,2016年—2020年五年間紅色景區接待游客累計2465萬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累計36079萬元。一個個鮮活的數字打響了吉林特色紅色旅游品牌。
長影“十二放”:紅色光影故事 見證輝煌歷程
新中國成立后,秉承紅色藝術基因,長影拍攝了大量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至今已累計創作拍攝譯制各類影片3300多部。
長影第十二放映室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起點,所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長影經典老電影,都要在這里經過上映前的最后一道審核,然后出現在全國的銀幕上,留在幾代中國人的記憶深處。現在的“十二放”仍然留存著膠片放映方式,娓娓講述著紅色光影故事。
從抗戰題材電影《平原游擊隊》,到反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董存瑞》《英雄兒女》,再到描寫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五朵金花》《達吉和她的父親》……一個個長影老電影的經典銀幕形象,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奮斗的足跡和光輝的歷程,同時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使命擔當
“梨樹模式”讓黑土地持續煥發生命力
東北黑土區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區之一,吉林省地處東北黑土區核心區,這里屬于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是國家糧食安全重要的戰略基地,糧食總產量位居全國前列。肥沃、豐腴、富饒的黑土地,夯實了吉林成為全國綠色大糧倉的根基。
“梨樹模式”這種保護性耕作方式不僅讓我們的黑土地越來越肥沃,還可以讓農作物的防澇、抗旱、抗倒伏能力明顯增強。今年梨樹縣還對“梨樹模式”進行了二次升級,以每300公頃為一個生產單元,實行田長制。同時梨樹縣還抓住了科技興農的“牛鼻子”,在智慧農耕上下足了功夫。
為了更好的保護黑土地,今年吉林省還出臺了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制定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等10個方面38條具體措施,將人才、資金、項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護聚集,全面打響波瀾壯闊的黑土地保護攻堅戰。
小木耳鋪就扶貧路
在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中,食用菌僅次于糧食、蔬菜、果樹、油料,產業規模排名第五,吉林農大科研團隊提出的“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等食用菌科技扶貧模式,讓千萬百姓受益,把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
吉林農大的科研團隊已在全國40多個貧困縣(市)留下足跡,建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60億菌袋,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實現脫貧。
吉林農大科研團隊還參與了國家援助贊比亞農技示范中心建設項目,針對贊比亞高原熱帶氣候,集成創新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8個和配套生產技術體系,將食用菌栽培技術帶出了國門。
通榆:脫了貧的日子 越過越有奔頭
在吉林省,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吉林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貧困宣戰。
吉林西部通榆縣,土地沙化堿化、常年干旱,被稱為800里“旱海”。針對不同條件、不同貧困人群,當地通過政策保障、科技支撐、產業帶動等手段,啃下難啃的“硬骨頭”。2020年4月,通榆縣的90個貧困村、4.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至此,吉林1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創新發展
民族汽車 風展紅旗
說到吉林的工業,一汽是一面旗幟。在國人心目中,紅旗車承載著深深的民族情感,它是中國轎車工業的開端,也是中國自主、自強民族精神的體現。
作為承擔著做強做大民族品牌重任的一汽,不忘初心,大刀闊斧改革創新,通過組建研發總院下大氣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目前紅旗已經建立了一支超5000人的全球研發團隊。
從仿照西方先進國家汽車圖紙造車再到擁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新車型頻出;紅旗車從2017年銷量不足5000輛到2020年的20萬輛,三年實現銷量42倍的增長,這些成績的背后體現出的是紅旗的活力與韌性,一汽人的創新與堅守,國企的情懷與擔當,更是吉林省支持一汽發展的決心與成果。
吉林一號:地球影像數據挖掘者
“吉林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商用遙感衛星,此刻它正在距離地球500多公里的太空遨游,隨時拍攝上億像素的圖片,還可以拍攝視頻,分辨率達到一米左右。
在現有25顆衛星的基礎上,今年,長光衛星公司又計劃發射衛星41顆,到年底形成60顆衛星太空組網,具備全球任意熱點地區每30分鐘重新訪問的能力,服務能力將大幅提升。
黃大年: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2009年,黃大年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帶領由院士、大學校長、研究所所長等400多名高級別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協同攻關,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航空重力梯度儀以及萬米大陸鉆探機“地殼一號”,就像一只 “透視眼”,能“看清”地球深處的礦產資源、海底的隱伏目標,研究成果對國家安全意義重大。其中航空重力梯度儀研制是黃大年教授生前擔任首席科學家的項目。如今,這一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掌握和擁有相關技術的國家之一。
綠色生態
長白山:人間秘境 萬類春天競自由
長白山作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正在打造“生物生長棲息保護地、人類休閑養生目的地、人與自然和諧示范地”。
生態保護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片綠意、一份生機,發源于長白山的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蜿蜒伸展,優質的水源灌溉千里,孕育出世界著名的黃金玉米帶和水稻帶,對保障吉林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一個個生態保護的身影和工程,與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共同構成了長白山深處一道道特殊的風景,約20萬公頃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刀斧未動,古木參天、生機勃勃。
查干湖:發展生態漁業模式 擦亮金字招牌
人間秘境長白山位于吉林的東部,而在吉林西部,也有一塊“金字招牌”,那就是查干湖。
1976年9月5日,前郭縣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工水利工程——引松工程全面動工,將松花江水自流引入查干湖。引松工程建成后,查干湖水域面積恢復到42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達到514.2平方公里。伴隨著大水面開發,“以水養魚”“以魚養水”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生態漁業扎實推進,查干湖年產鮮魚6000噸。
從2002年開始,“中國·吉林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成為了查干湖的生態新名片。
追逐夢想
中車長客:以我為主 打造中國標準
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當時新中國唯一一家專門制造鐵路客車的企業。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公司在高速動車組領域,先后搭建了時速160公里、250公里、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級、不同環境適應的動車組產品平臺,相繼開發了多種車型,其中“復興號”動車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也實現了從追隨者到領跑者的跨越。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有人值守的自動駕駛。
“以我為主”,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研制過程中的一份堅守。這一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高速動車組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標準化和系列化。如今的中車長客已具備年產180列-200列動車組、4000輛城鐵車的制造能力。未來,中車長客將堅持改革創新,擔當產業報國的使命,讓中國高鐵這張“國家名片”更加熠熠生輝。
新一代地鐵 引領智能制造新高度
除了高鐵,吉林的地鐵裝備制造水平也是世界一流,我國很多城市奔行的地鐵和輕軌車,都是吉林制造。今天,吉林的城市軌道車輛裝備制造業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水平,吉林制造的地鐵和輕軌車輛不但遍布全國,而且已經出口到北美、南美、中東、大洋洲等地。
市場占有率不足以體現全部競爭力,適應未來市場需求,做足技術儲備,才能在未來市場立于不敗之地,通過與科技部合作,吉林已經研發成功下一代地鐵。
目前,中車長客是國內行業唯一一家具有列車網絡控制系統自主研發能力,并實現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應用全覆蓋的主機廠。可以說,這是一座了不起的高峰,也是一條仍在向前的光輝之路。
從1921到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白山之巔到松水之畔,可歌可泣的故事從未間斷。站在歷史新起點,吉林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緊緊抓住推進東北振興發展的歷史機遇,全力抓好“十四五”規劃實施,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