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國助殘日,此次助殘日主題是“鞏固殘疾人脫貧成果,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社會各界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用心用情幫扶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隊,擁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嚴防殘疾人返貧致貧
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敬南鎮吳家坪村,幫扶干部正在把一袋袋飼料送到村民羅偉仁家中。“他們就像我的親人一樣,不僅幫我發展養殖產業,還一直關心我的身體狀況,提供的幫助都是‘及時雨’。”羅偉仁說,貧困帽子摘掉了,但原有的幫扶沒有少,這讓他更有信心能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伴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然而,殘疾人是易返貧致貧重點群體之一,如何才能盡早發現殘疾人返貧致貧風險,提供實際有效的幫助,成為一道必須答好的新試題。
今年4月,中國殘聯和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召開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會議。會上,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深入交流探討,提出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及時將易返貧致貧殘疾人納入防止返貧致貧監測范圍和幫扶機制;加大脫貧殘疾人穩崗就業扶持,托底安置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業;加大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力度,鼓勵地方實施適合殘疾人家庭增產增收的助殘扶貧項目,繼續給予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殘疾人小額信貸支持等。
有了頂層設計和統一部署,各地積極行動,為防止殘疾人致貧返貧筑牢“堤壩”——
在貴州,省殘聯借助以“貴州扶貧云”防貧監測預警平臺為基礎的大數據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核實殘疾人相關情況,通過“缺什么補什么”的動態工作機制實現精準幫扶。
在內蒙古,自治區殘聯搭建起殘疾人職業實訓基地,實施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安置就業的殘疾學員享受五險一金,與其他員工享有同等標準的工資待遇。
在江蘇,“殘疾人之家”等托養服務機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集合社會各界力量,廣泛開展寄宿制托養、日間照料和居家托養服務,不斷提高托養服務質量。
“各級殘聯組織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主動擔當作為,切實幫助殘疾人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到殘疾人身上。”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說。
推進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改善殘疾人生活環境
“能自己滑著輪椅燒水做飯,再到院子里曬曬太陽,感覺真好啊!”家住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的65歲老人阮觀清坐在輪椅上笑著說。
這得益于新縣殘聯一項扶殘助殘措施——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上門測量、定制方案、反復修改,新縣殘聯為阮觀清家安裝了扶手、欄桿、低位灶臺、低位水池,修建了防滑坡道。借助這些家庭無障礙設施,阮觀清的生活方便了許多,子女也可以更加安心地出門工作賺錢,改善生活條件。
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是幫助殘疾人實現生活自理、改善精神面貌的重要途徑,也是順應殘疾人期待過上美好生活的有效舉措。在中國殘聯的帶領下,各級殘聯摸底需求、建立臺賬、籌集資金,為乘坐輪椅和拄拐杖殘疾人進行家庭室外入口平整或坡化改造,并設置扶手;為聽力殘疾人家庭門口安裝閃光門鈴或可視門鈴,為視力殘疾人家庭門口安裝語音門鈴;將廚房灶臺、櫥柜、洗手池等高度降低,方便乘坐輪椅殘疾人使用……
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全國共對601萬名殘疾人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其中包括65萬名貧困重度殘疾人。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指導地方根據資金統籌力度、經濟水平和殘疾人多樣化需求等現實條件,科學編制項目內容,擴大改造對象范圍;鼓勵和引導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捐贈支持,加大改造實施力度;進一步加強項目宣傳力度,激發城鄉殘疾人家庭的改造意愿,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的氛圍。
滿足不斷提升的社會需求,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
近年來,隨著“平等、參與、共享”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殘疾人的社會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在基礎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后,殘疾人盼望著精神生活更有寄托、社會生活更有尊嚴、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滿足殘疾人不斷升級的需求,成為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的必要之舉。
康復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基本康復服務和輔助器具適配服務覆蓋率繼續提升。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適時把更多醫療康復項目和醫療用輔助器具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完善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不斷提高早發現、早診斷、早康復能力;全面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在社區康復訓練、指導、轉介中的作用。
殘疾人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體育活動日益多樣。走進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單獨開設的盲人閱覽區溫暖人心,種類豐富的盲用讀物和殘疾人題材圖書躍上書架,各類殘疾人文化藝術類比賽及展覽進一步豐富了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在體育運動方面,中國盲協等協會組織充分挖掘各類殘疾人運動潛力,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得到廣大殘疾人的歡迎和支持。同時,數以萬計的社區建成殘疾人健身示范點,一批批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走進社區,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科學的健身指導。
融合教育不斷推進。“從今年開始,預計3年內培育發展33所幼兒園成為融合教育推廣園,培養100名融合教育導師,每年至少滿足100名特殊兒童在幼兒園隨班就讀。”5月12日,全國助殘日前夕,廣東省東莞市殘聯傳出這一好消息。據介紹,全國普通高校錄取殘疾學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殘疾人平等受教育權利得到保護。多項研究表明,融合教育更有利于殘疾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更好地適應、融入社會。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我們期待,平凡善舉凝聚大愛力量,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易舒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