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陳晨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蔣曉芳
5月11日,在鶴壁市??h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一臺長約420米的大型自走式噴灌機“闊步”行走在田間,將水肥混合液均勻地灑向麥田。
“距離麥收還有20多天,目前小麥已進入灌漿期,正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期?!奔易】?h衛溪街道辦傅莊村的種糧大戶付太華說,進入灌漿期的小麥需要補充大量水分和養分,自走式噴灌機1天可澆灌農田1200畝,而且用手機就可以操作,現在的農田灌溉是既省時又省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付太華承包的500畝田地處于示范區核心區域,機井、溝渠、輸電線路一應俱全,實現了“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新型農業生產格局。而在不遠處,被白色柵欄圈起來的農田信息監視系統同樣引人注目。
據了解,為實時準確獲取農田環境和作物生長狀態參數,鶴壁市自2017年啟動建設第三代星陸雙基農田信息監測系統,有效提高了監測的精度和效率,為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及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目前,該示范區內共安裝農田生態觀測設備16套。
“過去種地‘靠天收’,這些年有了科技支撐,‘會種地’變成了‘慧種地’,豐產增收的底氣更足了。今年我這一畝地收1500斤小麥沒問題?!笨粗枬M的麥穗隨風搖曳,付太華對夏糧豐收信心滿滿。
(張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