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臨西縣趙子堌村的68歲老人趙紀春來到下堡寺中心衛生院,進行免費體檢。
“今年是第5個年頭了,每年一次體檢,不用花俺一分錢。”趙紀春說,年歲一大,就擔心身體出狀況。縣里有了免費體檢惠民政策后,心里頭踏實多了,“有病早治,無病先防,健康生活。”
2016年,臨西縣調研發現,因病致貧占到全縣貧困人口的43%。縣衛健局副局長趙繼福介紹,主要原因在于農民群眾普遍健康知識少、健康意識差,其中一些農民囿于經濟條件等因素,“小病靠拖,大病靠扛”,一人得病,全家受累。
東留善固村的孫煥美在2017年免費體檢時查出了乳腺癌,在醫生建議下及時做了手術。“縣里給我報銷了將近4萬元的治療費用,讓我一家沒有返貧。”孫煥美說,前不久,她又進行了體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如果當時不是縣里給免費體檢,我自己可舍不得花這個錢。”
2017年以來,臨西縣在為農民體檢中累計發現重大疾病260多人次,一般疾病4.9萬人次,防止因小病轉大病2.2萬人次。
通過體檢,臨西縣全面掌握了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在慢性疾病人數較多的村域,分批次建設了71個“健康小屋”,實現了65個發病率較高的行政村全覆蓋。
周樓村曾是臨西縣的一個貧困村,常住人口1600余人,其中300多人患有慢性病。該縣首個“健康小屋”就設在了這里。
59歲的村民趙志娟患有高血壓,她沒事兒就到“健康小屋”待一會兒。“這里有醫生值班,沒病能預防,有病也能治,還能學習不少健康知識。”因為注重健康生活,她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在臨西縣,每個“健康小屋”都有1名全科家庭醫生、1名健康指導師和1名村醫,每周二是“健康小屋”的健康宣講日,醫務人員會面對面地向村民介紹科學用藥、合理膳食等知識。
針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和長期臥床患者等,臨西縣制定了巡診制度,統一配備巡診車輛,為群眾提供上門換藥、康復指導等“病前、病中、病后”全方位健康服務。
72歲的王書敬是王菜瓜村村民,幾年前,他的左腿由于患上靜脈曲張,反復潰爛。“那幾年,為了治病,前后花了兩萬多元。家里窮得叮當響。”王書敬說。
2018年7月,大劉莊鄉衛生院到王菜瓜村開展巡診服務時,發現了王書敬的情況。經過巡診醫生兩個多月的換藥、烤電、健康指導,王書敬終于丟掉了雙拐。“多虧了咱們的巡診醫生,我一分錢都沒花,就治好了這條‘老爛腿’!”為此,王書敬專門制作了一面錦旗,送到了鄉衛生院。
借助“互聯網+”技術,臨西建成覆蓋全縣299個行政村的家庭醫生簽約手機移動平臺,方便村民線上互動咨詢、專家問診等。目前,全縣1000多名失能半失能人員均享受到一鍵通村醫服務。
2019年,臨西縣在全省率先開通了以縣中醫院為核心、縣鄉村一體化的中醫智能診療系統,患者在村衛生室就能享受“好醫+好藥”的服務。同時,該縣還組建了覆蓋全縣的“在家看京醫”遠程會診服務平臺。目前,已累計提供遠程會診與預約轉診500余次。
前不久,臨西縣高村村民李秀云來到臨西鎮衛生院門診部,拿著近期參加健康教育活動獲得的19張健康積分卡,兌換防藍光花鏡,“一分抵一塊錢,這個88塊錢的防藍光花鏡,打完折再減19元,我才花了53元。”
參加健康教育領積分活動,是臨西縣開展的一項創新舉措。從“要我健康”轉變為“我要健康”,一年多來,參與群眾4.5萬余人次,有效促進了群眾觀念的轉變和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
2020年12月25日,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在北京舉行。報告會上,臨西縣“健康扶貧”經驗被評為優秀案例。這是我省入選的唯一一個省定貧困縣優秀案例。(河北日報記者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