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22日訊(記者 林伊人)近日,中國網記者跟隨“中國有約A Date with China”國際媒體主題采訪團來到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莊里試驗區三河村和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了解這些地方通過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的典型做法。
三河村村民黃戰軍在自家的柿子晾曬架前。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三河村:發展“柿”業脫貧致富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是聞名全國的“柿子之鄉”,柿子產業也為富平縣莊里試驗區三河村脫貧致富作出了巨大貢獻。三河村柿子種植面積有2300畝,年產鮮柿達到300萬斤,可加工柿餅超過600噸。
三河村有村民389戶1490人,“村里有將近300戶都在做柿子加工,村里最早的柿子園距今已經有60多年了”,村民黃戰軍說。黃戰軍今年74歲,從事柿子種植、加工已經15年了。他告訴記者,他在三河村有5畝地,一年可以產鮮柿將近2萬斤,加工后的柿餅有5000公斤,現在一年的凈利潤可以達到10萬元。
2017年,三河村成立了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并建立了標準化柿子加工小區。黃戰軍說,此前柿子種植、加工、銷售都靠自己,因為“不會賣”,當時的收入只有現在的一半,“現在村里會將產品分等級收購,我的柿餅銷售沒有后顧之憂了!”
豐收時節的三河村柿子樹。富平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供圖
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強告訴記者,去年,柿餅收購價是15元一斤,村里對貧困戶的柿餅收購價每斤再高出2毛錢,即15.2元一斤。王強說,“2016年的時候,村民自己銷售,只能賣到5元一斤。現在,村里和西安市的超市、水果店都有合作,而且產品通過精加工和再包裝,附加值增加了,賣出的價格高了,村民的收入也高了。”
此外,村里會定期開展柿子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提升村民的柿子種植水平。為了發展柿子產業,村里還會給家家戶戶免費分發柿子苗。
2017年以來,三河村柿子種植面積增加了1000多畝。2020年,三河村脫貧,人均凈收入達到19510元。
金米村木耳大棚內采用吊袋栽植模式。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金米村:小木耳發展成大產業
木耳產業是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主導產業。金米村位于秦嶺深處,曾經是極度貧困村,高海拔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木耳生長。通過將小木耳發展成大產業,金米村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8年,金米村建了木耳大棚,并采用吊袋栽植模式。這種模式相較地栽,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面積,還能控制水分和溫度,木耳產量也增加了。今年,金米村木耳栽植面積超過400畝,生產春季木耳320萬袋,預計產值達到1000萬元。
“發展木耳產業可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帶動全村一起富裕。”金米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表示, 2017年,金米村脫貧摘帽了。但是,全村493戶中除了188戶貧困戶,還有300多戶非貧困戶。“通過發展木耳產業,全村可以一起富裕。”
金米村村民王級東告訴記者,他承包了兩個木耳大棚,有3萬多袋菌棒,常參加村里開展的木耳栽植技術培訓,木耳長得很好,產量也增加了,預計今年收入能超過5萬元。
在金米村,像王級東這樣依靠木耳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現在金米村127戶承包了木耳大棚,550人參與木耳產業。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金米村擴大了木耳產業規模,新建了80個木耳大棚,新增地栽木耳70畝。今年,金米村還將新建40個木耳大棚,預計可增產木耳50萬袋。
木耳產業將繼續帶領金米村村民致富增收,助推金米村鄉村振興。2020年,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萬元,銷售木耳近6萬公斤,其中,有4萬公斤是通過電商銷售的。“柞水木耳從以前主要銷往西安市、安康市和商洛市本地,到現在銷售市場已經拓展到全國許多大城市。”柞水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濤說。
(林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