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21日訊(記者 林伊人)去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省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第一站便來到商洛市。時隔一年,近日,中國網記者跟隨“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國際媒體主題采訪團來到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探尋這里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
終南山寨景區是一個集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度假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景區。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柞水縣位于商洛市西部,距西安市68公里,由于這里的生態環境優越,被中國氣象協會授予“天然氧吧”的稱號。2015年,柞水縣營盤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家企業在朱家灣村建設終南山寨景區,發展生態旅游。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鎮長吳啟輝表示,政府要為景區做好道路、排污、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則要遵循保護秦嶺生態的要求進行景區規劃建設。
終南山寨景區于2017年建成,是一個集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度假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景區。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景區建設前,這里沒有路,也沒有電,水要到河里挑,村里都是茅草房。我們本著老百姓也是一道亮麗風景線的初衷,對景區進行規劃建設,就地安置了123戶517人。”
景區發展“房前屋后”經濟模式,讓居民在家興業、房前創業、屋后就業。景區對貧困戶商鋪實施“三免一降”優惠政策,即免2年房租、免日常水費、免交押金和日常提點比例下降7個百分點。
在政策幫扶下,貧困戶可以大膽創業、安心創業。目前,當地創業人數超過200人,年人均增收超過8萬元。同時,景區還帶動了朱家灣等周邊村超過500人實現就業,其中貧困戶120人穩定就業,年人均增收3萬元。
“5月到10月是景區的旅游旺季,現在一年的游客量可以達到160萬人次,戶年均收入15萬元至40萬元。”上述企業負責人說。依托景區的發展,周邊村民紛紛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道路,楊傳紅就是其中一位。
景區內“網紅”老豆腐坊的老板楊傳紅正在制作老豆腐。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今年50歲的楊傳紅是柞水縣紅巖寺鎮本地灣村的村民,2014年被登記為貧困戶。彼時的楊傳紅常年在外打工,是故鄉的過客,“做建筑工人,最遠去過福建,一年收入只有2萬元。”2018年,借著終南山寨景區招商的機會,楊傳紅得以返鄉創業。
目前,他在景區內經營的一家老豆腐坊已成為“網紅”店鋪,“現在景區火了,旺季時,店里座位都坐滿了,游客只能站著吃。”楊傳紅說。
柞水豆腐是當地的傳統美食之一,“逢年過節,親戚朋友來家里做客,柞水家家戶戶桌上都有一兩道用豆腐做的菜。”楊傳紅說,老豆腐坊的原料使用的就是本地黃豆,“三月種豆,八月豐收,這里的黃豆種植時間長,豆味濃,做出的老豆腐味道美!”
雖然制作老豆腐靠的是柞水縣的傳統手藝,但是楊傳紅笑稱,最初他也做不好,“景區專門找了村子里的老師傅手把手教我如何制作。還定期培訓口味改良和經營技巧,保證我這個‘網紅’豆腐坊一直‘紅’下去。”
回到終南山寨的那一年,楊傳紅脫貧了。2019年,楊傳紅的老豆腐坊收入達到15萬元,去年又增收了3萬元。如今,他和妻子一同經營老豆腐坊,兒子畢業后也來到景區工作,一家三口在家鄉創業就業,實現了脫貧致富。
雙創館內,一位主播正在直播帶貨。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為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終南山寨景區還建立了雙創館,用于展銷農創、文創產品。雙創館與超過800戶貧困戶達成產品回購協議,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集中銷售產品。
“我們先后培養了超過20名主播,還幫助景區周邊村建立了直播帶貨平臺。”館內的工作人員介紹道。館內還展示著100余種當地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這里很多手工藝品都是山上的木頭、河里的石頭、家里的布頭制作而成,能夠勾起大家兒時的記憶。”工作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2015年以來,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盤營鎮共引進旅游項目35個,2020年全鎮累計接待游客26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5.7億元,農民人均凈收入15822元。生態旅游不僅讓柞水縣守住了綠水青山,還換來了金山銀山,并且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發揮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