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終南山寨。
中國日報網4月20日電(記者 徐子茗)4月19日,“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媒體團來到了終南山寨,采訪旅游產業扶貧情況。
終南山寨位于全國運動休閑小鎮陜西商洛市柞水縣朱家灣村,緊鄰國家4A級景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這里依山傍水,山石相融。據了解,為充分保護項目區內的群眾的利益,按照還信于民、還利于民的原則,終南山寨項目率先提出“百姓也是一道風景線”的理念,通過采取“村企聯建·景民合一”旅游扶貧模式,圍繞群眾安置小區布局了秦嶺老屋創業孵化基地和峽谷樂園、石紀未來島等旅游體驗項目,發展旅游扶貧“房前屋后經濟”,帶動群眾創業就業,打造了鄉村旅游助推脫貧攻堅,開啟鄉村振興新局面的“終南山寨樣板”。目前朱家灣村原有的貧困戶97戶292人已于2020年全部脫貧。
農特產品搭載互聯網快車 直播帶貨拓銷路
“雙創館”中的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
為帶動當地農特產品銷售,終南山寨打造了一個“農創和文創”空間。據景區工作人員王希林介紹,這里的老百姓們都親切的稱它為終南山寨“共享空間”?!半p創館”既是創業孵化基地,也是旅游扶貧培訓基地,更是農特產品展銷基地。
記者走進“雙創館”時,這里正在進行直播帶貨,依托抖音、火山等直播帶貨平臺,讓更多的農特產品走上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
“我們按照‘用藝術賦能鄉村、用創意點綴生活’的設計理念,在這里建成了一個農特產品線下銷售、網上直播帶貨、網紅達人培訓的“三合一”平臺。這里集中展示了我們當地的100余種農特產品,我們通過重新整合設計包裝后,統一對外銷售。既有總書記點贊的小木耳、大產業,也有柞水包谷酒。”王希林說。
“雙創館”通過展銷農創、文創產品,實行訂單式聯營,與800余戶貧困戶達成產品回購協議,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集中銷售產品100余種,極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拓寬了銷售渠道。
主播正在為農產品帶貨直播。
據介紹,終南山寨先后培養了20余名帶貨主播,幫助景區周邊的龍潭、秦豐等3個村建起了直播帶貨平臺,指導開展直播帶貨40余場次,加速了全縣互聯網人才儲備。
貧困戶吃上“旅游飯” 變身個體老板
“三姓街”上的小吃店。
在終南山寨的“三姓街”上,開辦起了特色小吃、主題客棧等各類商業門店120家,既有關中名小吃關中臊子面,又有柞水地道小吃洋芋糍粑等。據介紹,終南山寨先后組織開展了3次創業培訓班,讓附近村的60余戶群眾在這里也都當起了老板,其中包含12戶貧困戶,每戶每年的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
在“三姓街”的網紅豆腐店里,老板楊傳紅正在忙活著。
楊傳紅今年49歲,是柞水縣紅巖寺鎮本地灣村2組村民,之前依靠在工地做小工維持全家生活,楊傳紅以前在外務工辛苦一年掙2-3萬元,2014年因妻子患有冠心病和孩子上學被登記為貧困戶。而現在,他是終南山寨景區佬林民俗文化村網紅店“老豆腐坊”老板,去年年收入8萬多元,今年預計可達15萬元左右。
據楊傳紅介紹,在這里開店“三免一降”優惠政策,支部還派專人幫辦證照,加上又有脫貧培訓學校培訓技術,現在夫妻倆在家門口創業年收入10萬多元。
“我這個鋪子用的桌椅都是公司免費提供,房租也不要錢。我只投入了2萬元買冰箱、餐具和做豆腐的工具等等,口味改良、經營技巧等公司都會定期培訓,保證我這‘網紅店’一直‘紅’下去?!睏顐骷t說道。
據了解,楊傳紅的豆腐店在旅游旺季的時候,日收入超3000元。他已于去年脫貧。
媒體團成員在終南山寨中體驗石磨
“房后”的就業扶貧基地 帶動就業促增收
峽谷運動區域是終南山寨老百姓安置點房后的“就業扶貧基地”。據介紹,該區域總共包含了峽谷運動樂園、石紀未來島、空中玻璃漂流、真人CS等體驗項目,涵蓋50余個子項目。
記者了解到,這里對貧困戶采取“三個優先”的原則,優先聘用貧困戶,優先選擇崗位,優先參加技術培訓。目前,峽谷運動區帶動周邊村就業500余人,其中貧困戶120人,人年均增收3萬余元。
峽谷運動區域的工作人員向媒體團展示刺激的水上項目。
終南山寨景區的“村企聯建·景民合一”旅游扶貧模式,不僅給景區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也給群眾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門路。景區群眾利用客棧大力發展農家樂、手工作坊、家庭客棧產業的同時,實現與景區業態的錯位互補;景區群眾在自主經營管理的同時,實現與景區共建設、同發展的互利共贏,使農民變成了老板,使民居變成了客棧,使鄉村變成了景區。同時,也為全縣旅游扶貧工作打造了典型樣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景區力量。
“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日報網主辦?;顒訃@“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改革開放 美好生活”主題,于4月至9月分三條線路舉辦。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在華外籍網絡名人與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記者,以及部分商業網站代表將以“邊走訪、邊研討、邊報道”的形式,對中國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自貿區開發開放、新技術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深度探訪和報道。
(徐子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