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近日,在傳統節日清明節來臨之際,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街道在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舉辦“‘憶滿京城 情思華夏’——緬懷英烈 勿忘英雄”主題清明詩歌會。本次清明詩歌會結合歷史文化特色,通過詩歌會的形式,為轄區居民打造了一場有故事、有特色、有情懷、有內容的清明文化活動。
七大篇章:深情吟誦寄托哀思
據活動主辦方八寶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清明詩歌會共分為覺醒篇、救亡篇、追思篇、強國篇、韶華篇、復興篇和宣誓篇七大篇章進行。形式上也較往年有很大不同,加入了話劇等形式,進一步增強了本次活動的多元性和趣味性。
為了圓滿舉辦本次詩歌會,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參加演出的居民們從確定參演節目,到統一排練和編導,每一個環節都反復確認、做足功課。經過多次排練和充分準備,在活動當日,演出人員們以飽滿的精神面貌、激昂的語言、得體的舉止,為轄區居民朋友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雙線聯動:線上直播線下錄播
本次活動采用“線上直播+線下錄播”的聯動模式,居民可以通過觀看線上直播進行實時互動,也可以通過線下錄播重復觀看,跟著一個個紅色經典故事,重溫革命崢嶸歲月,感受先烈們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打不垮的英雄斗志。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八寶山街道以詩歌的方式,引導廣大居民群眾不忘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向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前輩致敬。
民俗傳承:青團飄香鄰里情濃
在詩歌會接近尾聲之時,所有參與者和工作人員還共同制作了糯韌綿軟、清香撲鼻的清明美食——青團。將艾草打成汁,加入糯米粉揉成面團,再包入豆沙或咸蛋黃等放入蒸鍋……不一會兒,艾草的清新和糯米的清香撲面而來,碧綠的青團制作完成了。參與詩歌會的孫阿姨說:“這是我第一次動手制作青團,沒有想象中復雜,清明來臨之際,能與大家一起朗誦詩歌、分享美食、緬懷先烈,感覺很特別也很有意義。”
活動最后,表演者們與八寶山街道工作人員一起將剛出爐的青團裝盒送到了正在摸排新冠疫苗接種人員的社區工作者手中,希望他們能把這份心意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并借此機會說上一聲“辛苦了”,感謝他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溫暖守護和辛苦付出。
下一步,八寶山街道還將繼續依托“精神沁園”紅色文化基地的特色品牌優勢,開展紅色詩歌會、紅色朗誦、劇目展播、愛國主義教育等文化活動,廣泛吸引群眾參與,講好八寶山街道地區的紅色文化故事,傳播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聲音,帶動廣大群眾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不懈的奮斗姿態,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