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三年后,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雄安新區設立。因為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良,地處京津腹地的雄縣、容城、安新三縣被選為雄安新區所在地。
雄安新區成立四周年之際,本期“中國經濟財畫繪”,將帶您看看這座未來之城,如何擔當起“千年大計”。
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現代城市發展道路,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被認為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目前已經明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定位,而雄安新區要承接的,是“四個中心”以外的“非首都功能”。
承接非首都功能,鐵路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開行的北京至保定途徑雄安的兩對動車組、2020年底全線開通運營的京雄城際鐵路,形成了京津冀之間固定的探親流、通勤流、商物流和旅游流。
此外,城市配套基礎設施也是關鍵。十四五期間,新區的城市配套設施成為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包括醫院、學校、酒店等。
未來,新區將繼續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探索現代城市發展道路
而在探索現代城市發展道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雄安新區,已基本形成“1+4+26”規劃體系(規劃綱要、總體規劃、白洋淀生態治理與保護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26個專項規劃)。
現代城市的建設上,《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對雄安新區提出關于“同步建設數字城市”的要求: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推動全域智能化應用服務實時可控,建立健全大數據資產管理體系。
綱要對雄安新區的生態建設也提出要求。新區依循生態本底建設,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留足70%的藍綠空間,再著手建城。雄安新區設立后的首個大型建設工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一座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利用了被動式門窗系統、外墻保溫系統等綠色元素,從這里可以窺見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道路。
雄安新區,是未來之城,也是綠色之城。
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不是靠投資和國家出錢砸出來的“理想城市”,而是要靠創新驅動發展,成為試點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的前沿陣地。就像中國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鄔賀銓曾說的那樣,“雄安新區發展不依靠土地財政,不依賴資源消耗,創新是真正的第一動力?!?/p>
最近,雄安新區的首個“新基建”項目——雄安城市計算中心進入基礎工程樁施工,2022年投產運營后,將搭載邊緣計算、超級計算、云計算設施等,為數字雄安的大數據、區塊鏈等提供網絡、計算和存儲服務。雄安區塊鏈實驗室、雄安新一代網絡實驗室等相繼揭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對外發布,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試點之一,數字經濟時代,雄安新區也被寄予厚望。
目前,雄安新區已經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展望“十四五”,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雄安新區將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編輯:曹靜 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