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祁思元
“每逢周末和假期,好多人來黃河生態廊道游玩,將來還要建旅游驛站和民宿呢,俺們在家門口不僅能享受美景,還多了賺錢門路!”3月29日,孟津會盟鎮雙槐村村民呂淑菊提起村里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濱河綠道、沿路綠道、濕地綠道……在孟津黃河生態廊道,一條條“綠色項鏈”連接起了青山綠水、生態濕地、歷史文化、城鎮公共空間。
孟津按照黃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思路,因地制宜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工程,積極推進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率先實現黃河生態廊道孟津段全線貫通,并初步形成堤內綠網、堤外綠廊、城市綠芯的“山水河林路”一體區域生態格局。同時,依托黃河生態廊道和黃河生態自然保護區,當地規劃建設“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游生活”生態系統,形成“水、灘、林、草、鳥”有機融合的城市沿河風貌,讓沿黃區域成為慢生活、微度假的“網紅打卡地”。
截至目前,起于孟津與鞏義交界處,向西經過孟津會盟鎮、白鶴鎮、小浪底鎮、橫水鎮,新安縣倉頭鎮、正村鎮、石寺鎮、北冶鎮,終于新安縣石井鎮,全長287.5公里的洛陽沿黃生態廊道已全線貫通,一條造福沿黃人民的生態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初步成型。
洛陽是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生態優勢明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洛陽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生態優先、道路優先、植綠優先、分段分類”的總體思路,強力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加快實施沿黃道路、國土綠化、驛站、景觀節點等工程,不斷擦亮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黃河生態、沿途村莊的“顏值”和“氣質”正在發生蝶變。
“觀景臺上,黃河美景盡收眼底;林間穿行,滿目翠綠心情舒暢;這里不僅有采摘園、農家樂,還有淳樸的窯洞住宿體驗,真是假期游玩的好去處。”行走在新安縣正村鎮大河田園生態溝域經濟示范帶,“驢友”張富偉感慨萬千。
新安縣利用黃河生態優勢,以“現代農業觀光、特色水果采摘、農耕文化體驗、河洛鄉村美食、親水親子娛樂、休閑健身養生”為內涵,規劃建設大河田園溝域經濟示范帶,涵蓋5個行政村,吸納200多人就業,讓溝域經濟形成良性產業循環。
洛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河生態廊道未來將以沿黃生態旅游公路為軸線,按照“一帶示范、雙道引領、四段聯動、八景點綴”總體布局,著力建設東接鄭州、西接三門峽的沿黃百里風光帶,同步實施沿黃道路和黃河樂道工程,依據不同地質特點分區打造錦繡濕地段、河清彩塬段、高峽平湖段、青山黛眉段,沿線點綴扣馬古渡、河圖煙雨、萬羽之洲、大河飛瀑、山水田園、千島湖光、荊紫觀瀾、黛眉秘境8大景觀節點,充分彰顯沿黃地區的自然山水、民風民俗、歷史文化。
(編輯:張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