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大植樹造林、開啟低碳生活——
貴州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確,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據了解,碳達峰是指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在2060年前,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力爭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貴州一直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上不斷發力。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貴州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0%,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2020年,貴州新能源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清潔能源發電量789.3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154萬噸。
清潔低碳 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
春光明媚,在海拔2879.6米的威寧自治縣平箐梁子,沿坡而建的一排排蔚藍色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發出耀眼光芒。這個2015年5月正式并網發電的貴州省第一個新能源光伏項目——威寧平箐光伏電站,如今正源源不斷地輸出電能。
近年來,貴州積極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產業。風電企業從2016年的21家增加到2020年的42家,太陽能發電企業從2016年的僅有1家發展到2020年的33家。截至2020年底,貴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2019至2020年,國家光伏發電項目補貼競價規模、建設速度、并網規模,貴州省連續兩年均為全國第一名。
“十四五”期間,貴州將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利用現有水電站送出通道,推進畢節、六盤水、安順、黔西南、黔南等百萬級光伏基地建設;推進“光伏+”產業項目,延長光伏發電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天然氣;加強可再生能源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可再生能源電力全額上網收購,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水平。
呵護綠地 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從江縣丙妹鎮大塘村村民吳志良感嘆,“原來只盼著樹快快長大,用來修房子。沒想到,現在把樹看護好,也能賺錢。”去年,他加入了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用兩天時間為自己的碳匯樹掛上了牌。最近,碳匯賣出去了,資金也打入專用的銀行卡。
貴州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開展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助力扶貧和生態建設。單株碳匯精準扶貧按照嚴格的科學計算方法,把群眾擁有的符合條件的林地資源,以每一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作為產品,通過單株碳匯精準扶貧平臺,面向全社會銷售。購買林木二氧化碳的資金將全部匯入對應貧困戶的賬戶,以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目前,全省已完成18個縣588個村10337戶的單株碳匯項目開發,開發碳匯樹木412.6萬株,年可銷售碳匯量4126萬千克,年可交易碳匯金額1237.8萬元。
此外,“十三五”期間,貴州大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推動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成為重要國際性平臺,設立貴州生態日,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5年來,貴州治理石漠化面積508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33萬平方公里,完成退耕還林1015萬畝。截至2020年,貴州森林覆蓋率達60%,世界自然遺產總數居全國第一。
2021年,貴州將進一步強化林長制,深入推進國土綠化,確保完成營造林360萬畝、石漠化治理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980平方公里、恢復治理歷史遺留礦山3000畝的目標。
綠色生活 營造低碳新時尚
今年初,貴陽市觀山湖區率先在遠大美域和金華園兩個小區放置污水排放監測裝置和空氣監測微站,開展“微生態小區”試點工作。居民若發現身邊有垃圾暴露、綠化破壞、污水等問題,及時拍照上傳,提交的問題將自動發送至物業及居委會,并派發至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進行解決。
在貴陽,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低碳出行。其實,早在2012年,貴陽公交集團運營車輛就實現了從“油改氣”淘汰“黃標車”到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的轉變,達到清潔能源化。目前,新能源車輛944臺,其中純電動新能源車437臺,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507臺。
不僅如此,貴州還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持續開展“貴州生態日”“節能宣傳周”等綠色低碳主題活動;加快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建設;擴大綠色產品消費,建立綠色消費激勵機制。
“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貴州要積極科學地應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貴州省委原專職副主委、一級巡視員尹曉芬認為,貴州在編制相關規劃及項目時,應統籌植入降污減碳理念,并制定2023年前分階段目標;強化金融支撐和創新力度,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有利于循環經濟和低碳發展的金融產品;強化技術人才支撐和制度建設;建立對接世界的碳交易市場,提升貴州區域中心地位,創新和豐富貴州綠色金融體系。(記者 王遠柏)
(王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