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梁立華 通訊員張拓報道)在巴楚縣阿拉格爾鄉闊納烏堂村,村民艾合買提江·買買提家的5只扶貧羊經過兩年悉心飼養,已繁育到12只。“前段時間賣了4只,掙了4000多元。”2月25日,艾合買提江樂呵呵地對記者說,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口袋鼓了,生活好了。
近年來,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巴楚縣扶貧辦駐闊納烏堂村“訪惠聚”工作隊結合村情精準施策,通過引導村民流轉土地、外出就業、發展庭院經濟等舉措,尋求增收門路,增強村民致富信心。
土地流轉增效益
“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種棉花,不僅每年有6600元承包費,而且通過幫助種植大戶管理土地,一季下來能掙1.8萬元,棉花成熟時,拾棉花還能掙近萬元。”這兩年,村民吐爾洪·提力瓦力地從土地流轉中嘗到了甜頭。
吐爾洪家里有11畝土地,過去,靠傳統種植,一畝地一年收入僅1000元左右。闊納烏堂村土地資源較豐富,但由于村民種植地塊分散、種植方式傳統等原因,村民在土地上花了大精力,收入卻不盡如人意。
“傳統零散種植模式收益低,施肥、澆水費時費力。”村第一書記買買提·克玉木說。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綜合考慮后,決定在村里建設高標準農田,引導村民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通過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管理提升土地產值,帶動村民增收。
看到吐爾洪嘗到了甜頭,村民們也紛紛效仿。今年,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計劃將98戶村民的1980畝土地統一規劃后流轉給種植大戶。
促進就業穩增收
村民阿卜來提·阿卜杜熱西提除了種地外,平時還在村里做些泥瓦活貼補家用。但手藝不算精,僅能接些零散活兒。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得知阿卜來提的情況,建議他參加村里舉辦的就業技能培訓班。
“參加培訓后,手藝更精了,駐村工作隊還把我介紹到鎮里的建筑工地務工,每月工資3000元,收入更穩定了。”阿卜來提說。
闊納烏堂村富余勞動力多,受就業渠道和就業技能影響,大多村民主要通過到縣城、周邊鄉鎮打零工和種地維持生計。對此,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采取強化培訓、優化服務等措施,引導村民就地就近和外出就業,確保穩定增收。
為解決村民缺乏就業技能問題,駐村工作隊爭取到5萬元資金支持,租賃相關器材,在村里開辦電焊工、泥瓦工和木工等技能培訓班。
為使更多村民實現就業,駐村工作隊積極與縣人社部門和用工企業對接,詳細了解用工需求,結合村民實際,為46名村民在縣城及周邊鄉鎮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此外,駐村工作隊還積極開展季節性勞務輸出對接工作,與庫爾勒市、吐魯番市等地果園和農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年3月和10月輸送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
庭院經濟添活力
以前農戶的庭院由于缺少規劃,利用率不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按照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分離的原則,引導村民對自家庭院進行改造。
“我家羊養得好,全靠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艾合買提江說,雖然以前也養羊,但不懂技術,效益不高。
像艾合買提江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為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術和效益,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對村民的庭院圈舍進行改造,每家發放一臺飼草料粉碎機,并邀請新疆畜牧科學院技術人員為村民教授相關養殖技術。
截至目前,全村羊存欄3635只,牛存欄276頭,192戶村民參與庭院養殖。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還為村民發放拱棚架、蔬菜苗、葡萄苗,帶動215戶村民發展庭院種植。
(梁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