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產業,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繼續支持脫貧地區增強內生發展能力。”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長李文輝在接受采訪時說,“怒江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已經實施了定期開展脫貧戶和邊緣戶動態監測幫扶、持續推進10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扶持等10條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怒江州是全國民族成分最多、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也曾是全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李文輝表示:“如今,縣、鄉、村、組道路和跨江大橋解決了出行難、過江難問題,易地扶貧搬遷讓10萬群眾搬出大山、遷入城鎮。獨龍族、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順利實現整族脫貧,各族人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李文輝表示,怒江州將建立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做到遇困即扶、動態清零。重點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對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實施常態化預警監測。
產業是確保脫貧后群眾能夠持續穩定增收的關鍵。目前,怒江州草果種植面積已由原來的零星種植發展到111萬畝,年產值超過12億元,受益群眾達16.5萬人,成為當地帶動力最強、輻射面最廣、貢獻最大的支柱產業。
“抓好產業發展,在任何時候都是關鍵。”李文輝說,“怒江州將實施‘保生態、興產業、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建立產業幫扶全覆蓋機制,大力發展特色蔬菜、熱區果蔬、高山生態茶、綠色香料等,加快延長產業鏈,提升品牌建設,重點建設100個美麗村莊,為特色生態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示范、樹好標桿。”
脫貧攻堅期間,怒江州共有10萬群眾搬出大山、遷入城鎮,開啟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新生活。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不能有絲毫放松。
李文輝表示:“一是要加強搬遷安置社區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二是通過組建就業中心,選派就業小分隊,拓展搬遷群眾就業渠道;三是開發公益性崗位,盤活農村‘三塊地’資源,因地制宜推動后續產業培育,讓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獲得穩定收入;四是推進安置社區與城市公用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有效銜接,實現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