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6日電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西南交大博士生導師楊先農建議應重視挖掘長征文化線路的獨特屬性與價值。
楊先農表示,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史,長征是極其悲壯、輝煌的篇章。中國工農紅軍在極度困難的境地中頑強拼搏的英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的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發揮好長征精神,有利于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其中長征文化線路建設,有著不同于其他線性文化的獨特屬性,其教育價值、歷史價值、激勵價值、時代價值,為進一步深化長征文化線路建設,楊先農建議:
打造長征文化線路教育鏈。以長征干部學院為教育主體,進一步拓展長征文化線路研究視野,充分利用長征文化線路的廣闊空間、精彩節點、著名人物、著名案例、著名故事等最直接有效的長征精神體驗場域,把黨員干部知識學習、歷練引導、能力發展、習慣養成、方法獲得等構建為縱橫結合、系統完整、特色鮮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鏈。
培育長征文化線路的世界文化遺產樣本。有重點、分步驟地選擇長征文化線路具有標志性歷史記憶的重要節點,如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卓克基土司官寨長征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等,緊密結合長征故事,樹立起長征文化線路的文化遺產標桿,連點成線筑牢長征文化線路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基石。
進行長征文化線路的國際傳播。長征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長征精神彰顯出超越國界的世界意義和人類共同價值,長征文化線路經過15個省(市區),跨越東、中、西部三個大區域。將長征史詩演繹為激動人心、生動活潑、內涵豐富、五彩斑斕的國際化語言,彰顯長征文化與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相對應的價值內涵,更好發揮長征文化線路的巨大國際傳播功能。
在互聯網上實現“長征云”聚集。在網絡全球化、移動終端普及化的時代,促進新手段、新技術和新載體與長征文化線路的融合,是建設長征文化線路的重要途徑。充分考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移動化、互動化的網上提升,建設長征文化線路數字全景式展陳,展開永不落幕的長征精神數字傳播。促進長征文化線路參與者線上線下互聯互動,使長征文化線路更具吸引力、輻射力、生命力。
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長征文化線路沿線老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未來還要實現長征文化線路建設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互滲互動、融合發展,依托得天獨厚的長征路線文化資源,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提升農民群眾奔向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